今天是:

提案选登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提案选登

提案选登:关于健全城市规划体系 建设智慧文化城市的建议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836次     时间:2022年04月27日

案   由:

建设未动,规划先行。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因此,就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谈几点意见建议:一是城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快速发展,指导性不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系统性研究不够,近远期建设目标不明晰。二是几大城市板块的建设发展不平衡,如南郊发展滞后的问题。三是城市建设品质不高,形象塑造缺位,棚户区、老旧小区面积广,改造难度大。四是基础设施欠账多,难以抵御极端情况出现的问题。公厕、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离群众需求还有差距。五是以榆林古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六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缓慢,没有做好迎接智能时代到来的准备。

建议、办法和要求:

一是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推进城市设计全覆盖,精细化指导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要在国土空间规划、控规、修规等阶段配合以与之相对应的城市设计,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对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的控制引导作用。强化重要街区、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和标志性单体建筑设计,要研究榆林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留住榆林特有的地理环境、肌理格局、建筑风格等。要研究明确城市规划建设的近远期目标和年度任务,建立城市规划长期跟踪机制,加强规划刚性约束力和执行力,完善各类规划统筹管控制度,创新规划管控手段,完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加强规划管控和项目审批和实施的统一,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性。通过建立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强化项目的监督实施,提升城市品质。

 二是要利用好城区周边独特的山水环境条件,逐步修复城市生态。在榆溪河生态长廊、东沙生态公园和西沙大墩梁生态公园的基础上,对城区的其他水系,周边的山体进行整体规划整治,构建城市发展的大生态背景。依托山水体系规划建设城市绿道系统,利用居住区空闲地、棚户区改造边角地、建设以居民休闲为主要功能的小而散的小型绿地和口袋公园,完善城市书屋、标识标牌、休闲座椅等便民服务配套设施,体现城市建设管理的文化内涵和精细化水平,提升宜居环境,建设林中之城。

 三是以逐步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城园结合的宜居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建筑品质,促进城市面貌的更新升级。推进长城南路延伸线西侧、西沙建安路东侧等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深入研究棚户区改造市场化开展工作,多渠道融资,推动改造进度。对老旧小区的公共环境、各类管网、楼面改造、加装电梯等事项应制定切合实际具有操作性的工作方案,充分征求住户意见,以建设精品工程为标准打造一批示范项目。
       四是以道路通行、停车难等城市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编制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构建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快速干道,如长城南路的建设,促进了老城区和高新区的快速连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统筹谋划建设交通环线、主次干道、微循环道路等交通设施,打造互联互通、运行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有条件的公共建筑和广场公园等一切可利用的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缓解市民停车难的问题。以市政管网提标改造为切入点,提升城市公用事业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因此要尽快修编完善各类市政管网专项规划,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提升管网的安全稳定性。要本着城市建设地下先行的理念,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增加,建筑面积的增多,科学预判,提升市政管网改造建设的标准,尝试市政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建设。
       五是以传承历史文脉为重要基础,推进榆林古城保护开发建设,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城市名片。开展古城功能梳理工作,迁出不符合古城发展定位的功能,鼓励文化体验、旅游民宿、传统手工艺等项目进入古城。进一步完善古城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大街为重点进行旅游开发,突出明清四合院,街巷特色,重点修缮特色突出的建筑,保留古城街巷格局,重塑具有浓郁传统生活气息的古城文化场景,吸引更多游人驻足流连于榆林古城。
       六是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建设智慧榆林大数据中心、中心机房等基础上,构建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安全中心。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要区分轻重缓急,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民生、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考虑,编制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先从道路交通、城市管理、智慧医疗等逐步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共享步伐,同时成立一体化管理机构,注重各行业数据协同运用和管理人才的系统培养。

(任静波)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86015

执行时间2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