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专题协商

专题协商您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协商

关于对我市综合医改试点建设专题协商情况的报告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011次     时间:2021年09月29日

为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深化医改工作决策部署,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重点,统筹做好深化医改各项工作,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要求,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七月上旬,市政协副主席惠德存带领市政协教科委、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赴神木市综合医改试点医院及社区进行了视察并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现将协商情况报告如下:

一、医改工作进展情况

(一)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以打造“一主三副”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为重点,全力推进县级二甲全覆盖、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规范化村卫生室三大达标创建工程。南部,将市一院绥德院区(老二康)确定为南部医疗服务副中心,推进与南五县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北部,以打造神木市为全国县级医院医改示范点为抓手,建设北部区域医疗服务副中心。西部,以创建靖边、定边县镇村一体化管理试点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西部医疗服务副中心。在榆林中心城区,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区域医疗服务中心,目前有市第一医院榆林医院、市第二医院共2所综合三甲医院,榆林市中医医院1所中医三甲医院,星元医院1所综合三乙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三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强制医疗中心)2所三级设置专科医院和榆林高新医院(医养结合、脑瘫患儿康复)、榆林微创外科医院(颈肩腰腿疼痛康复)等民营医院。

(二)构建分级诊疗制度速度加快

全面推进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域内牵头组建医联体36个,其中医疗集团1个、医共体12个、专科联盟22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个。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基层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人员服务团队,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在签约服务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技术支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集中精力建设中心卫生服务站,加强对周边行政村的辐射服务作用,实行人员调配、业务培训、设备配置、药品配送、绩效考核、收入分配“六统一”管理,为全面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所城市公立医院与省直及西安市10所知名医院建立了12个专科联盟。引进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省肿瘤医院、西交大口腔医院等知名医院,与我市4所城市公立医院建立专科联盟12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培育的3个省级重点专科、16个市级重点专科完成申报工作。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市一院、市二院作为三级医院帮扶12个县级公立医院,市中医医院帮扶县级中医医院。同时,组建省市级流动医疗专家站,定期赴基层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全市初步形成“三级擎领、二级支撑、专科发力、乡村兜底”的医疗服务集群。

(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全力督促指导子洲县人民医院做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试点,市第二医院、市中医医院、神木市医院、定边县人民医院、清涧县人民医院做好省级试点工作。出台了《榆林市市直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榆政办发﹝2018﹞27号),对市级公立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并根据方案制定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同时按照市编办批复要求,为市直公立医院选派总会计师和总药师。实施《榆林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榆政卫计发﹝2018﹞247号),在市二院进行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在市三院、市五院(精神卫生中心)实行去行政化改革试点。

(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我市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子洲县和清涧县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及时在《榆林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工作任务要求,召开专门工作推进和培训会议。各县市区均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或卫健局长任组长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业务人员考察学习各地先进经验,深入推进此项工作。

(六)人才引进与培养不断加强

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即在“十三五”期间,引进培养十名以上领军人才(团队),百名高层次专业技术青年骨干,千名在基层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刚柔并济”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其中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6名,柔性引进128名;为市级医院招聘医学类硕士研究生245名、本科毕业生569名;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本科以上医学类毕业生1031名;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大专以上医学类毕业生366名。招聘村卫生室协管员村医700多名,极大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短缺问题。先后派出57名中青年医学人才到国家卫健委、北京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培训人员达11404人次,全面提高了市内各级各类医疗专业人才的能力水平。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公立医院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市级公立医院床位和规模扩张过快,重点专科建设发展缓慢,导致城市医疗资源总量大、品牌效应不明显,服务能力较低。区域之间、县域之间发展差异较大,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贫困县区卫生健康事业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还有,随着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县城和中心城区,造成城区的社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二)体制机制障碍尚需进一步破除

人事、编制政策壁垒还未完全打通,“两个允许”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还比较短缺。特别是公立医院缺乏用人自主权,现行人事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与医改要求不一致,严重制约着专业人员聘用、活力激发和职称晋升等,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调动不够。医药费用增长较快,医疗保障水平较低,“看病贵”问题依然突出。

(三)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不够有力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速度较慢,患者下转渠道不够通畅,受到医保药品目录分级使用等政策环境制约,紧密型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推进较为迟缓。目前医保药品目录中限制2级及以上医院使用的常用药品有30多种,部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乡镇分院,因2级医院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下沉服务,导致药品不能满足业务需要。

(四)医疗改革协同发展不够平衡

医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改革的多项内容相互影响,甚至互为因果,如果不能协同推进相关改革内容,很可能未改革领域会将改革效应对冲掉。如医保部门持续开展药品、耗材集中议价、带量采购,取得巨大成果,但是医疗服务价格优化调整却比较滞后。如果价格调整不能及时跟进,就会失去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的“黄金窗口期”。

三、意见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医疗改革是“一把手”工程,关键在党政“一把手”主抓。福建三明医改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政“一把手”担任双组长。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坚持协同多部门共同推进,建立更加高效的协同机制,建立更高站位的试点推进机制,建立更高标准的督导考核机制,健全更高水平的决策机制,为医改创造外部政策环境,优化政府治理方式水平。

(二)聚焦重点任务,深化医疗改革

按照中省“三医联动”改革要求,抓住药品耗材降价和医院控费的改革窗口,常态化开展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降低虚高价格,畅通集采药品耗材进入医院的渠道,加强价格和供应异常监测预警,避免百姓常用药、低价药短缺断路。将降价腾出空间的80%用于动态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提高的技术服务价格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与此同时避免药品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之间出现简单的“跷跷板”关系,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

(三)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基层待遇

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政策,充分履行政府办医职责。落实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等六项投入政策,在确保不产生新增债务的情况下逐年化解公立医院历史债务,确保各医院在深化医改的时候轻装上阵。逐步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基本收入和养老保障水平,加大对偏远地区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不断提高其待遇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村医在薪酬、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探索对取得执业(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村医,工资待遇参照事业单位执行,实现“招得来人、留得住人”以此筑牢基层医疗网底。

(四)转变服务理念,创新用人机制

加快推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在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基础上,坚决落实“两个允许”要求,以医疗服务收入为基数,核定医院薪酬总量,切断个人薪酬与科室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逐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对公立医院实行人员编制总额管理,建议人事、编制部门转变管理服务理念,按照国家医改政策要求,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真正建立灵活用人机制。

(五)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级诊疗

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持续落实《榆林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补齐医疗服务短板,减少群众跨区域异地就医。持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按照县乡一体化、镇村一体化原则,积极发展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实现上级医院“舍得放”,基层医院“接得住”,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市政协教科委)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97083

执行时间2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