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提案选登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提案选登

提案选登:加快落实《榆林市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榆林大学”建设工作的建议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提案委    点击数:698次     时间:2014年07月03日

(提案者:六个民主党派)“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推进榆林学院新校区建设,将学院建成综合型大学。”《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3页,在十二五规划中教育项目共六项,其中五项主要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最后一项是榆林学院新校区建设,总投资5亿元。截止2013年6月,十二五中期项目检查结果看,教育五个项目投资最少的约1.8亿元,最多的13亿左右,榆林学院新 校区建设项目尚未启动。这与我市要建设书香榆林、幸福榆林,建设百万人口大市不相适应。

一、近几年榆林学院发展简况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下,学校始终坚持以立足榆林、依托榆林、服务榆林为导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日益提升,为榆林市快速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人才培养。自建校以来,我校共招生49528人,其中榆林市生源34174人,占招生人数的69%。毕业生共计39533人,其中在榆林市就业的人数达到28463人,占毕业人数的72%。这些毕业生在榆林基础教育、公共管理、工程技术、工商服务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多年来,学校的毕业生中有不少成长为榆林市中小学校长、教学骨干,有的走上了县区党政领导岗位,有的活跃在农牧业第一线,有的成为榆林能源化左企业的技术骨干,也有的成为各类服务行业的管理者。

2、科学研究。学校注重结合榆林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组建了陕西省煤炭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创建了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能源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榆林市农业节水实验室、榆林市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榆林市洁净煤技术研究实验室、榆林市系统分析与应用实验室等研究平台。逐步凝炼形成了“陕北白绒山羊品种选育”、“农业节水”、“洁净煤技术”、“陕北民俗文化”、“榆林区域经济”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方向。部分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沙漠高速公路风沙防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研究项目”、“白绒山羊育种技术”、“沙区植物利用”等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服务社会。近年来,学校围绕榆林“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大务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做好成果转化,为解决经济建设重大问题和实现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屈雷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成功克隆出全国第一只体细胞陕北白绒山羊,带动榆林市科研水平迈陕西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为绒山羊克隆和转基因研究领域做出积极贡献。张雄博士主持的《黄土高原主要小杂粮降水生产潜力研究及开发》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经过7年时间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在榆林市累计推广应用399.2万亩,新增产值38347.7万元。《沙漠高速公路风沙防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研究项目》,针对陕蒙高速公路荒漠化扩展严重、降水稀缺等环境特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建立沙漠高速公路防风固沙林体系,为同类地区及类似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借鉴和科学指导。在能源化工领域,我校教师开展的“提高天然气制醋酸的催化技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工艺及其储存研究”、“表面活性剂在低渗油田中的应用研究”等项目,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部分成果已进入应用转化阶段。我校教师在榆林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农业产业链建设方面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校密切联系榆林实际,成立了陕北文化研究中心、榆林经济研究中心、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榆林学院学报》开设了“区域经济”、“陕北文化”研究专栏,成为研究、交流陕北历史文化和榆林经济的重要平台,在“陕北民俗文化研究”、“陕北民歌研究”、“榆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陕北文化研究中心也被确定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有效发挥了其在教学、科研、文化传播及交交流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5、资源共享。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办学资源,做到了教育资源共享。我校积极推动市校人才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推荐数名专家学者成为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为榆林发展建言献策、参谋咨询,有10名专家被评为榆林市拔尖人才。针对企业研发和地方科研工作需要,加大了实验室开放程度,最大限度地为地方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与支持。学校图书馆收藏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类、榆林地方志、榆林人源创作品等特色资源,满足了市民的多种需求。榆林学院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从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服务社会、文化创新与传承、资源共享等方面为地方政府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为榆林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校园面积成为制约榆林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榆林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根据榆林市发展实际情况,要求把榆林学院办成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榆林学院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员工更是满腔热情、积极准备,群策群力在为榆林学院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谋发展,但当前学院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校园面积成为榆林学院发展中重要因素。

依据合格大学评估要求及《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生父亲占地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生均校舍建设面积应达到面积64.1万(960亩)平方米,现校区实际占地面积29.3万(440亩)平方米。生无丫地面积22.5平方米;实际校舍面积25万平方米左右,生无约19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总面积13.3万平方米,生均11.15平方米;就现在有土地面积情况看,我们与国家办大学要求有较大差距。再把学校发展规划初步以榆林大学在校生2000人左右的规模考虑,学校建设用地就成为学校升格发展的最大瓶颈,极大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三、建设榆林大学,服务榆林发展的几点建议

大学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底色,是一个城市科技、文化的中心,她能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第三产业等快速发展,一座大学对城市的文明、民生等问题有很好引导和引领,所以市委市政府理应重视和支持榆林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榆林学院。

1、继续从政策、经费等方面应重视和支持榆林学院。一是榆林学院大部分学子来自取还是就业分配工作,榆林学院可以说是榆林市人民的一所子弟大学;二是榆林学院是榆林市的人才高地,拥有教授63人,副教授144人,博士43人,硕士391人,他们分布在各个院系,每年在方方面面为榆林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从榆林学院专业建设看,根据榆林地域性特点,积极进持相关专业的申报,以满足战略性兴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四是纵观世界和国内地方城市能迅速发展成为有能力有魅力的文明城市,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进行了密切主动合作,地方政府从政策、经费、土地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政策倾斜,使得高校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带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地方与高校的共赢。从实际情况来看,榆林学院就是用省上的资源和经费为榆林市人民办的一所大学,榆林市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不应把榆林学院就作省上的单位而疏于关心和帮助,都应该把榆林学院当作自已市里的大学办、打破固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共同破解榆林学院发展困难与瓶颈,充分发挥高校正能量,为幸福榆林建设增光添彩。

2、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榆林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临时常设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工作机构负责完成具体任务,为成立省级层面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创造条件。

3、市校共同加快推进榆林市卫校并入榆林学院工作,尽快完成办学资源整合任务,实施已规划校区剩余160亩土地的征地工作,同时在卫校校区旁边增划400亩土地,使该校区面积扩大到800亩。

4、榆林地广人稀,高校新校区土地划拔应该较为容易,地方政府应该加快推进榆林学院第三校区的选址工作,力争在2014年内完成选址和规划,在“十二五”内实质性开工建设。

5、签订省市共建榆林大学协议,集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榆林大学建设。

  6、由市政府主导在榆林学院第三校区创建榆林市大学科技园,使其成为促进榆林榆林学院和其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96936

执行时间2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