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关于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能源企业转型的建议
提案者:民革榆林市委员会
一、基本情况
循环经济体现了资源价值、环境价值、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我市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以来,大力推行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的转化。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原煤-发电-粉煤灰-建材工业、原煤-甲醇-下游产品-建材-食用级二氧化碳、盐-烧碱-聚氯乙烯等多个循环经济链条。
如:北元化工建设投资83.8亿元的全国最大的100万吨/年聚氯乙烯循环综合利用二期项目完全实现“三废”零排放。热电装置为化工、水泥装置提供蒸汽,余热发电,化工装置所产生的电石泥、盐泥废渣和热电装置所产生的粉煤灰,全部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产业链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70亿元,可安排3000人就业,年直接转化原盐165万吨、电石165万吨,间接转化原煤600万吨,并可引导产生一批PVC上下游企业,促进地方煤炭、电力、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普元集团建设计划总投资26亿元的恒源循环经济示范小区(南区)98万吨/年半焦综合利用项目。利用洗选煤车间煤矸石、煤泥和焦炉产生的焦末进行发电,解决各生产车间的用电问题,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是免烧砖原料;焦炉产生的荒废气进入煤焦油加氢车间生产,产生的解吸气再进行发电。项目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这种建立在环境价值论、复合系统论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对榆林其它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深度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精细化发展促进资源附加价值,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共赢,也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方式。通过发展“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循环生产模式,延伸了能源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能源企业应当把握好我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的发展机遇,努力做到低收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通过技术和产业链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排污就地转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资源型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目前我市大多数能源企业受传统主业影响,资金、技术投入不够,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不高。高科技的项目少,与能源相关产业的嫁接力度水平普遍较低,综合利用装备规模小、工艺落后。同时,基于目前的环保工作依然以直接投资为主要方式,对于循环经济投入较少。
建议政府加大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支持开发、建设技术含量高、废弃物利用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综合利用项目。
2、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循环经济项目初期投资大、市场开拓周期长,企业投资建设的资金压力大。尤其是民营企业,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来发展循环经济是远远不够的。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度大,手续审核严格、周期长。建议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优惠的财税、金融信贷政策;另一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每年缴纳的排污费设立专项返还基金,用于循环经济项目的再建设。
3、循环经济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受文化和地域的限制,加之循环经济项目的前期投资过大,利润回报率周期长,一些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产生有逃避现象。建议政府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积极扶持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充分利用经过试点以来近年培育成长起来的企业案例大力进行令人信服的示范教育,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变。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