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县区工作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动态 >>县区工作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神木市政协“促进农民增收”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综述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360次     时间:2023年11月21日

    划定15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建设高标准农田近10万亩,实施高效旱作节水项目近10万亩,建成了8个肉羊、12个肉牛养殖整村推进示范村,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2156人,24个脱贫村共培育致富带头人81人,全市正常运行农民专业合作社750家,221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均已销号,2022年神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304元……“数”看神木农业发展的喜人局面,眼前仿佛一幅幅绚丽多姿的乡村振兴水彩画在麟州大地铺陈。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在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促进农民增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神木市如何抓住机遇,答好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的答卷,在全新“赶考路”上迈出坚实稳健的步伐?

     神木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统筹联动、协同发力,坚持市巩衔领导小组“双组长”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狠抓具体落实,切实压实压紧责任,有效制定落实各类衔接政策,有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但是,神木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农民增收渠道与模式存在区域性差异,农民收入仍然偏低,这成为横亘在神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道路上的难题。

     神木市政协主动担当,将“促进农民增收”列为本年度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主题,精心组织、高效筹备。11月8日,市政协二届四次常委会如期召开,与会常委、委员通过大会发言的形式深入协商讨论,积极为全市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把脉支招、建言献策、凝聚共识。神木市副市长焦艳霞到会听取意见建议,通报相关情况,与委员面对面交流,共谋乡村振兴大计。

   “沉浸式”调研,理出一本“明白账”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答好促农增收“新答卷”,确保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由市政协主席毛晔包抓,市政协办公室和提案委牵头,组织相关委员和专家开展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议题的常委会协商调研,深入一线开展多次“解剖麻雀”“剥茧抽丝”式大调研,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举措搞实,形成了调研报告。

     “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民增收的论述,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榆林市委及神木市委的工作要求,勇担责任和使命,始终与党委政府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持续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出政协贡献。”调研过程中,市政协主席毛晔及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委员们采取实地调研、联动调研等形式,走农村、进企业、访村民,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基地、工厂车间,与基层干部群众拉家常、问需求、提建议,了解制约农民增收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力求掌握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老乡,咱们这最能体现地域特点、当地特色的产业有哪些?”“大家每年收益能有多少?”“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有哪些?”在中鸡镇纳林采当村,调研组详细了解当地乡土资源开发基本情况、特点优势,并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据了解,该村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农户”联合经营模式,引进神木长青健康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3.6亿元,打造6000亩优质饲草饲料种植示范基地和5万亩饲草饲料加工基地,10万只标准化湖羊养殖基地,2000头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5000头黑毛猪养殖厂,3万吨生物有机肥加工,年加工50万只肉羊的肉食品加工厂,年加工1200吨的榨油厂。每年向村集体交纳承包费70余万元,为当地农民提供40余个稳定工作岗位、50余个季节性岗位。同时,免费为当地农民提供养羊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圈舍标准化、饲草饲料标准化、饲养繁育标准化养殖,实施“供母收羔”、代养代销等合作模式,带动农民养殖增收。

     尔林兔镇建成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近百家;马镇镇刘杨家沟村按照“镇村共建+村组管理+个户养殖”的模式,带动全村27户农民参与肉牛养殖,每年为村民带来近50多万元的净收入;西沟四卜树村“村集体+联户发展”配套服务业模式,为全村村民带来非常可观的营运收益;沙峁镇石角塔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陕煤龙华矿业有限公司采取村企合作发展模式,为村集体带来收益近100万元……

     随着调研深入,调研组总结出神木市农民增收的11种经验模式。但一些制约农民增收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农民收入存在地域差异,城区和北部矿区工资性收入占比高,北部农牧区经营性收入占比高,中南部依靠种养殖业的经营性收入同样占比高,反映了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农民增收渠道与模式的区域性差异。”

     “涉农改革推进缓慢,农业扶持政策不稳定,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产业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小、散、弱’现象较为普遍。”

     “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品牌没有形成,缺乏综合竞争力,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存在有量无质、有质无量的矛盾。新型经营主体和高素质职业农民力量不足,经营主体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

     找准了“病症”。调研组开出“药方”,围绕农民收入的构成,分别提出了一些政策举措方面的具体建议,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提供了科学参考。提出聚焦矿山开采、矿用配套、机械制造、电力生产、羊毛轻纺、土木工程、食品加工等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高本地配套率,不断创造上下游、产供销全链条就业机会等14条建议;提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等建议16条;提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产业链招商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居民增收等建议4条。

     厚实的调研报告背后是市政协调研的深入和协商的质量。

     高质量协商,助力农民“鼓钱袋”

     大会发言环节,5位政协常委、委员怀揣前期调研的思考和沉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就如何写好“促进农民增收”大文章建言支招。“打造“全链条”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工业反哺农业,推进共同富裕”等一条条“金点子”汇聚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化,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大幅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委员们最热烈的发言集中于一个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产业兴农。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政协常委王克军建议,加大人才培训和创业指导,打造精品特色农业,发挥品牌价值打通产品销路,打造“全链条”产业,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对乡村产业全链条、全过程、全流程进行科学分析,找出乡村产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遵循现代产业发展规律,精准施策,对症下药,补齐乡村产业体系中的短板和弱项,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神木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强大的能源经济为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积累了雄厚财力,持续增加的农业农村投入,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龚增利常委表示,当前我市工业经济体量不断壮大与农业发展相对缓慢形成鲜明对比,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新型城乡关系亟待构建。建议市委市政府在下一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中,围绕我市确定的“3主6特”产业结构,尽快出台适宜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奖补政策,根据我市农业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玉米产业,加快黑豆产业发展,支持农户参与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工作,提升适宜机械化水平,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着力提升建设农业强市能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

     “沉睡”的资源怎样才能转化为产生效益的资本。委员薛林刚建议,加大对农村投入,改善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开展周末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发展规模化、集体化农村经营新模式;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积极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

     “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做优做强特色现代农业,加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开发农村新兴业态。”委员高飞认为,如果神木能把小米、黑豆、牛羊肉等打造成像洛川的苹果、眉县的猕猴桃一样的产业,从事相关生产经营的农户便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增收。他建议,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把农户的个户生产经营融入整个产业链条中,让农户在生产经营的同时享受产业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谁来振兴乡村,乡村振兴为了谁,都离不开“人”。针对近年来农村人才大量外流等突出问题,委员李增开建议,健全完善人才引育机制,鼓励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和本地高层次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储备人才、积聚力量;开展农村人才和智力交流,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发布人才、技术信息,为农村发展寻人才找技术开辟窗口;培养一批务实创新的新型农民队伍,以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人才的推动作用,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共谋一盘棋,为实现共同富裕凝心聚力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如何千方百计持续促进脱贫群众增加收入,做大农村产业“蛋糕”,实现共同富裕?常委、委员们认为,大力实施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计划,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神木市实现乡村振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深刻分析影响脱贫群众收入增长的因素,千方百计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会上,也有其他委员抛出话茬。

     聚焦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委员们呼吁,在“政策协同”上有效发力,从“脱贫成果”和“制度成果”两个层面,实现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全方位的有效衔接。

     “大家建议质量很高,有针对性、操作性,我们将认真梳理,形成市政协常委会《建议案》,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主席毛晔高度评价了常委、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毛晔表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抓好促农增收工作,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靶向施策,统筹各方力量,强化组织保障,从农民的收入构成入手,支持创业就业,夯实增收基本盘,立足比较优势,打好产业特色牌,积极开发农村多种功能,狠抓能人返乡创业,深化改革挖潜力,拓宽增收新渠道。同时,壮大集体经济,强化帮扶托底,提高增收支撑力,让农民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步子越来越大。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我们将持续发力,采取教育引领提素质,破除增收上的知识瓶颈;村企结对谋发展,破除增收上的要素制约;深化改革拓路子,破除增收上的制度障碍;精准监测核收入,破除增收上的统计失误。”市政府副市长焦艳霞表示,市政府将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持续下大功夫,确保户户有增收措施,家家有致富渠道,让更多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仅用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的“加法”,做出了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法”,更做好了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除法”。近年来,神木市坚持发展“3+6”农业产业体系,健全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持续开展“双培双教”,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力促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落实各项惠农奖补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行“户变场、场入社、社联合”模式,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等多元合作模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激活农产品市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育良种推技术,全产业链发力,着力强化群众稳定增收。在农业强市这道考题上,高质量发展的神木正挥墨疾书、笔笔生花。(韩艳艳)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97962

执行时间2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