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当前位置:首页 >>榆林文史

陕北曙光

—— 记转战陕北时期毛泽东和人民群众的感人故事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462次     时间:2022年10月18日

耿永君


在解放战争3年多时间里,转战陕北的一年既是作战最艰苦的一年,也是全国战场形势实现根本好转,奠定中国革命胜利之基的最富传奇色彩的一年。

从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历时一年零五天,行程2000余华里,途径12县,驻留38个村庄。其中有360天是在榆林的8个县,36个村庄度过的,被誉为“第二次长征”。

翻阅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重走转战陕北之路,令人格外兴奋与激动。那些撒落在陕北大地上感人至深的故事,至今鲜活在人们心中,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人民领袖爱人民


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进攻陕北。

黑云压城,山雨欲来。

毛泽东分析蒋介石派胡宗南进攻延安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央机关以及西北野战军主力赶过黄河去,他们就可以把整个西北连成一片,然后再追过黄河,把晋西北解决了,再解决华北。  毛泽东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他说,敌人赶我走我也不走,要走我自己走,他坚决要和党中央留在陕北。

毛泽东与周恩来同乘一辆吉普车从容撤离延安。

沿途有许多群众也一起撤离,路窄人多,车子随着人流缓慢而行。 突然,路边老乡们围成一团,传来妇女的哭泣声。原来是一个孩子病重,发高烧,还抽风。毛泽东知道后,急忙叫警卫员把军医叫来,确诊为重感冒,高烧40度 。军医立即让孩子服了退烧药,安慰说烧退了就不抽风了。毛泽东向去瓦窑堡南面的山区疏散隐蔽的老乡们说:“蒋介石不让我们过平安日子,要占领咱们延安,现在,延安已是一座空城 。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收复延安。”群众听了,对取得胜利信心更足了。

大敌当前,军情火急。毛泽东气定神闲,从容安然。他依然牵挂着妇孺疾苦,百姓安危。从他那讲话的神态里,你看到的是当地一个乡长或县长,而不是一位领袖。

4月12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转移到靖边县王家湾村(今属安塞县)。

陕北的冬春季吃菜很困难,中央机关先是买老乡的酸菜吃,后来就动员部队去挖野菜吃。毛泽东说把他的马饲料减少一半,以后尽量少骑马,多步行。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支援前线去了,毛泽东指示部队帮助支前家属砍柴、担水、春播。他对警卫人员说,你们不要都跟着我,多派几个人去劳动。一旦发现坏人,老乡们就会把他们抓起来。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老百姓就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有一次,中央机关紧急转移,毛泽东一再叮嘱警卫人员,一定要把我们的行动方向告诉村干部, 让他们带领群众一起转移。有人担心这样会暴露中央机关行动目标,毛泽东却说,这样既可以减少老乡们的损失,又能保证中央机关的安全。

毛泽东对贫苦农民怀有很深的感情,同样,老百姓对党和领袖的感情也非常深厚。

在靖边县小河村,毛泽东住曹九林家。从青杨岔撤离到小河村的路上,天下起了雨,衣服鞋子都沾满了泥。到曹九林家后,毛泽东不愿弄脏房主炕上的毛毡,就让警卫员把帆布铺在地上,包上豌豆秧,然后就躺在豌豆秧上休息。

在小河会议上,党中央吹响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号角。

几十年来,曹九林一直精心管理着毛泽东等领导住过的窑洞。去世前特别嘱咐后人: “ 毛主席是咱们的大救星,在咱家住是咱们的福份。一定要把这几孔窑洞维护好。”

1947年8月16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来到佳县,先后在梁家岔等14个村庄战斗生活了100个日夜。在佳县,毛泽东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县委书记张俊贤请毛泽东为县委题词,毛泽东欣然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父母,跟老百姓有一种骨肉相连的深厚感情。

毛泽东说,人民就是上帝,上帝就是人民。

艾思奇说,从延安出去的人,第一个记得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张闻天说,共产党的哲学就是人民哲学。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他看到边区的兴旺,想到以后的中国,问毛泽东:一个政党怎样才能永保活力。毛泽东说,办法就是讲民主,就是让人民来监督。

希腊神话里的英雄安泰,只要脚不离地,就力大无比,战无不胜。一次博斗中.他的敌人想法让他脱离地面,然后战败了他。这就好比党与人民紧密联系的关系。

是的,正如歌曲《江山》中唱的那样:“……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领袖与人民同甘苦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毛泽东工作非常繁忙,窑洞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部署和指挥全国解放战争。这些土窑洞,四壁黄土,一盘土炕,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但是,物质生活的简陋,却激励共产党的领袖们以最大的热忱,最坚韧的意志,最朴素的作风,去干最切实际的伟业。

真理最朴素,伟人其实与我们最接近。

一支笔,一盏灯,左手批文件,右手写文章,毛泽东是一个中国式的民族英雄。

1947年,佳县遭了灾,群众生活极度困难。毛泽东和大家一样吃钱钱饭、高粱米饭煮洋芋。当地干部群众将节省下来的小米给毛泽东送去,乌镇区群众还送去红枣和米酒,都被毛泽东婉言谢绝。县委书记张俊贤代表全县人民带了两只羊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说:“ 不要这样做,老乡们生活很苦,你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张俊贤坚持要把羊肉留下,毛泽东随手写了个条子,让工作人员把羊肉送给伤员。

从吕家坪回神泉堡的路上,李讷的保育员带着她在一棵大枣树下,看到许多熟透的红枣落在地下,就捡了几个给李讷吃。这时,恰好毛泽东走过来,严肃地问:“怎么可以吃老乡的红枣?我们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保育员解释说,红枣是地下捡的。毛泽东说:“你们在枣树下吃枣子,老乡看见了,怎么知道是摘的还是捡的,无论是谁,都要自觉遵守群众纪律。”

在佳县,一次张俊贤陪同毛泽东登上佳县白云山看戏。毛泽东饶有兴致地观看晋剧《反徐州》。白云山道长看到后,请主席在前排中间就坐,毛泽东谢绝了,说: “我个子高,把后面老乡挡住不好。”听说毛主席也来看戏,人们戏也不看了,都扭头看毛主席,他就站在院子一个靠边角落呢。

毛泽东为了适应战争和形势需要,常常晚上工作到黎明甚至上午,然后再睡觉,用他的话说是“按月亮规律办事”。他使用的是“月亮时间”。

在神泉堡,毛泽东住的窑洞外面,有一个石碾。早晨,几个妇女扛着布袋来这里推碾子,哨兵拦住她们,说首长工作了一夜,刚休息,等一会儿再碾。毛泽东听到说话声走岀来,报歉地说:“对不起,以后你们啥时候来推碾子都行。”后来,毛泽东对卫士长说:“今后再不要为我一个人休息限制群众了。”

古往今来,官是人上人,福中福,民为人下人,苦中苦。毛泽东则只求不显山露水,越默默无闻越好。在党内,在军队,在公开场合,他是官,是至高无上的领袖。在生活中,在群众中,他又是一个最低标准甚至不够标准的平民。他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执政党领䄂。


人民是革命的铜墻铁璧


在七大预备会上,毛泽东说:“有人说,陕北这地方不好,地瘠民贫。但是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陕北是……落脚点。”

是的,毛泽东看中陕北这块土地的神圣与厚重。边塞风情,大漠风光,壮美的高原,奔腾的黄河水,多情的黄土地……

这是一个产生史诗的地方。

陕北山水有灵性,陕北人民重感情。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万象,陕北人有自己的衡量尺度和标准,有一种在困苦环境中寻求生存的智慧。

一根棍子,一双脚,毛泽东踏遍陕北千山万水,丈量了高原的宽度与厚度;一碗钱钱饭,一把野苦菜,毛泽东尝遍了陕北的酸甜苦辣。

转战陕北的艰苦程度不亚于长征,并且极其危险。陕北千山万壑的特殊地理环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胡宗南部队的行进速度,大大增加了搜寻毛泽东的难度,但也给中央机关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他们需要翻越一座座山,趟过一道道沟,时常和敌人擦肩而过,有时会遭遇敌人前后夹击,最近时和敌人仅隔一座小山头。

在王家湾停留到第57天,危险来临。得知毛泽东和中央机关还在陕北,胡宗南集中主力穷追不舍,步步逼近,下令部将刘戡:“就是损失两个师,也要捉住中共首脑。”

天上敌机盘旋侦查,地上敌军重兵围追堵截。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在陕北群山沟壑中和敌人玩起了“捉迷藏”,过的是一种游击战日子。

1947年6月1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来到天赐湾。刚要歇息,得知敌人正朝这里扑来,已经不到15华里。毛泽东分析敌人有可能是向保安方向去,因为他们误以为党中央朝保安西南投奔西北野战军主力去了。于是派一个排的战士把敌人引向保安方向,中央机关就可以留在敌后休整。 敌人果然上当,调转人马朝西南方向追击。那一夜,险象环生,中央纵队与敌人相距最近时只隔一条沟,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这是毛泽东转战陕北最惊心动魄的一天一一天赐湾遇险。

转战陕北期间,为什么毛泽东和党中央多次与敌军近在咫尺,却化险为夷,安然无恙? 除了陕北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军事斗争外,最重要的,是党和领袖在陕北群众中基础牢不可破。毛泽东时时处处都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放在最突出的地位,从而获得群众鼎力支持。陕北地方党组织健全而严密,各地都组织了民兵、游击队。老百姓人人都是红色哨兵,他们主动打探敌情,传递情报,敌人的一举一动我军了如指掌,而我方情况群众却守口如瓶。

国民党军刘戡部追到王家湾后,就驻在毛泽东住过的窑洞里,群众严守秘密,刘戡一点都不知道党中央的行踪。等到敌军一走,老乡们就把敌人丢在炕洞里的文件捡起来,送给中央机关工作人员。

毛泽东一行离开天赐湾不久,胡宗南军队抓住一个老汉和他的小孙女,逼问毛泽东去向。老汉一言不发,敌人就把老人绑在树上,用马鞭猛抽,小女孩吓得大哭。但关于毛泽东的去向,老人和孩子最终都没吐露一个字。

毛泽东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他还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沙家店战役之所以取得胜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陕北人民的全力支持,可谓人民战争的典范。

当时,米脂县征了4次兵,7次粮,为西北野战军提供充足的兵源和粮食。米脂男儿上战场杀敌,米脂婆姨既做军鞋又送饭。为了支持人民解放军,老百姓甚至连自家的牲口都杀掉了,为沙家店战役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第二年春天,米脂县基本家家户户都断粮了,老百姓吃的是野菜和树叶。

为了支撑战局,佳县人民一年交七次公粮,杀耕畜,献籽种,作出了巨大牺牲。毛泽东非常感动,再三叮咛部队,不管怎么困难,也不能杀一头驴和牛,牲畜可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工具。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支军队可以拥有那么强大的后勤支援。”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和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乘船东渡黄河,离开他战斗和生活了13年的陕北。面对滔滔大河,毛泽东感慨不已,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又说:“陕北人民真金子。”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在陕北高原冉冉升起……

伟人之魂充盈天地,浸润万物。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不会熄灭。”“转战陕北精神”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必将激励陕北人民自强不息,逐梦前行。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84102

执行时间4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