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及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初工作安排,7月15日上午,市政协社法民宗委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在曾德超主席、任静波副主席的带领下,对我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及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到榆阳区文化南路棚户区改造现场、青山路街道文化路社区等处实地视察,并召开了协商座谈会。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进展情况
棚户区改造是作为提升榆林城市品位、造福榆林人民的大事业,是建成陕甘宁蒙晋最具影响力城市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决策,启动了西沙文化路南路片区的改造项目,交由榆阳区政府具体负责实施。文化路南路棚户区改造项目于2022年3月25日启动,征收范围东起文化南路、西至由北向南分别为榆林大道、建榆路、尚德名苑小区东围墙巷,南起榆阳西路,北至人民西路,征收占地面积895.11亩,拆迁建筑面积约57.4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约9.68万平方米、住宅约47.81万平方米),计划分四期实施。该项目是榆林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项目一期的征迁工作仅用43天已完成,房屋拆除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拆除,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开展。计划今年12月底前完成道路拓宽改造项目并通车,同步完成项目二、三、四期土地征收任务。
(二)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建设情况
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群众,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市委、市政府对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非常重视,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意见,强化工作举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榆林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于2022年全面启动,在八个片区控规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1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用地布局。目前,在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中已把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纳入规划,《榆阳区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明确提出,小西沙片区建设社区服务中心3个,其中青山路街道办规划邻中心A类一处,位于青山路北,文化路西,用地面积约20.3亩;邻中心B类一处,位于青山路南,建设路西,用地面积约5.7亩。崇文路街道办规划邻中心A类一处,位于聚才路南,文化路东,用地面积约9.8亩。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同步实施建设。
二、整体评价
通过实地视察和协商座谈,视察组认为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社区服务中心规划也较为合理,反映了广大市民群众改善住房条件、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强烈意愿,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履职担当和为民情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视察组认为在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和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建设整体方向上,要继续践行超前规划,科学布局的工作理念,着力破解当前建设和长远规划、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难题,助推榆林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城市面貌品质双提升。
三、几点建议
(一)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方面
1.科学编制规划,统筹谋划棚改。建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建设规划,统筹考虑中心城区几大棚户区组团改造,如东山、南郊、红山等片区,编制各组团的棚户区改造建设规划,并制定近期建设计划,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整体改造建设。这样既能彻底改善城市建设面貌、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也符合市委、市政府对城市有机更新的要求。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提升,对创建榆林全国文明城市也将有着积极的推动效应。
2.提升棚改品质,助推城市更新。建议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的细节上,注重棚改区新建建筑的风貌特色,从建筑的风格、形态、色彩等方面挖掘体现榆林特有的文化内涵。在西沙片区的改造中,考虑到西沙片区接壤高新区新城区,可以多体现一些现代建筑设计原素。滨水西岸与老城区、老城墙隔河相望,应该运用一些与古城相呼应的元素,并在建筑天际线上不宜过于高大突兀,影响古城周边整体环境和建筑美感。在棚改区建筑施工时应该注重新的建筑科技手段应用,做一些尝试性的突破,如使用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建筑等,打造榆林中心城区建筑科技手段运用的“样板房”。
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基础设施。建议相关部门在编制规划落地后,既定的规划一定要严格执行实施,杜绝擅自调整、修改规划的行为,以免引发拆迁户不满情绪导致的群体上访事件发生。同时在棚户区改造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根据市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不能急于求成。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中,要对学校、商贸区、医院等人流密集区重点研判,提前规划立体交通、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工作理念落到实处。
(二)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建设方面
1.科学合理布设点位。棚改区现有设计规划的社区服务中心或邻里中心点位布设相对较少,特别是面对大规模的城市居民区、庞大的市民群众服务群体,再加上城市老龄化和生育政策的调整,“一老一小”的问题,未来都需要社区服务来帮助群众解决。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要充分调研论证,超前规划,合理的多布设一些社区服务中心点位,充分考虑社区服务、功能、空间的留足,弥补过去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欠账”。
2.提高社区建设标准。今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榆林市城市社区服务用房和养老阵地建设两年行动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拟新建小区应根据《城市居住区划设计标准》配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服务用房”、“社区基础设施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不低于30平方米标准进行建设”,建议在棚改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政府政策文件,按照标准进行配比建设,将部分社区服务用地并入安置居住用地,社区服务用房在住宅楼底商业中统筹解决,同时统筹规划养老、托幼、党群阵地等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3.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榆林中心城区共有103个城镇社区,占全市城镇社区总量的39%。社区体量整体上看不少,但有些社区存在服务功能不足、服务内容不多的现象。虽然现在不少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站,但社区服务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存在服务领域不宽、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投入不多等问题,很多社区阵地沦为了“麻将馆”、“象棋摊”。建议民政部门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加大社区文化教育投入,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讲堂、基层宣讲、文艺汇演等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让老、中、少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都能融入社区活动中,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助推社会治理的重要功能。
(市政协社法民宗委)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638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