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三馆”建设及设计情况的视察报告
按照市政协全年工作安排,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惠德存同志带领文史委,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及市直相关部门于6月份就我市“三馆”建设及设计情况进行专项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概况
榆林市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位于榆林市高新区明珠大道以西,沙河路以南,长兴路商业综合体以北,占地面积约300亩,总建筑面积22.28万平方米。该项目于2018年8月开工,由陕建九建集团承包建设,建设模式为PC总承包。现建筑主体全部完工,正在进行馆内装饰装修工作,馆内整体布展设计方案处于意见征询阶段。
博物馆建筑面积约6.8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约5.3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约1.52万平方米,总布展面积14600平米,地上四层包含前厅、12个展厅、2个展廊、贵宾厅、演艺厅、纪念品店、文博服务、咖啡厅、技术办公区、行政办公区、设备用房等,地下一层包括文物库房、设备用房。
图书馆建筑面积约6.4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8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64万平方米。原设计总藏书150万册,阅览座位1600个。共包含9个阅览厅、4个自修区和一个24小时书城,另包含一个681平方米的报告厅和一个355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区域。
展览馆总建筑面积约5.61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2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34万平方米,总布展面积约1.9万平方米,规划9个展厅及配套功能区、行政办公区等综合体。
二、存在问题
(一)“三馆”工程进展缓慢,正式开馆日期不定。“三馆”作为榆林对外形象展示的“会客厅”,老百姓对“三馆”开馆期待已久。根据市政府安排部署,市住建局负责“三馆”主体建设、室内精装、室外景观建设,市文旅局负责“三馆”展厅陈列布展工作。但从2018年开工至今已有近四年,由于疫情反复,建筑设计个性化,建筑材料需特制,运输难度大等原因,导致“三馆”施工进展缓慢,建筑主体工程、室外景观建设已完工,但室内精装工作还未完成,馆内设计、布展工作还未开展。
(二)“三馆”的整体布展设计方案还未确定。2021年,“三馆”中博物馆的陈列大纲已报省及部门审批,文物收集工作逐步开展,但博物馆、展览馆陈列布展设计方案及图书馆功能优化布局还未确定,将直接影响之后的布展预算和布展物资采购工作。
(三)“三馆”人员招聘未开展、运行机制未健全。“三馆”协助管理人员、讲解人员的招聘和岗前培训工作滞后,各馆物资采购、文物征集、展览资料收集等前期工作任务繁重,但相关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三馆已成立综合管理中心,但与之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尚未健全、无完整方案。
三、对策建议
(一)科学谋划,合理布展。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布展内容质量至关重要,要加快确定博物馆、展览馆陈列布展设计方案及图书馆的功能优化布局,根据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的自身特点,科学设计陈列布展方案,确定展览内容,体现“三馆”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博物馆的展陈中,可将各个历史朝代进程中有关榆林的重大历史事件串成一个具有观赏性的展示项目。在图书馆的设计装修中,要考虑到儿童、残障人士、老年群体的安全设施设备,在装饰材料选择、消防安全物资、紧急情况救援方面要提前筹备。展览馆布展中可多设置体验类设施,增强展览内容的趣味性、知识性。
(二)创新经营理念,引入社会力量。物业、安保等服务类项目可采取外聘公司运营的管理模式。简餐、咖啡厅、茶室等经营类项目,成立由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管理的运营公司,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营方式来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可采用招标引进的方式,将各文创公司、民间手工艺传承人、各县民间艺术家所创作的优秀文创产品放入展览馆,可展览、可销售,以销售业绩提成的方式为职工增收,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利用政策优势,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一是尽快开展各馆管理人员、讲解人员的招聘工作,“三馆”应尽早聘请博物馆学、考古学、图书馆学、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提前开展文物征集、资料收集等工作。重视讲解人员岗前培训工作,通过专项培训、专家授课、内部评比等一系列举措,拓宽讲解员的知识面,灵活掌握讲解技巧,提升讲解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培养一批“问不倒”的讲解员,打造博物馆特色人才名片。要重视社会民俗文化知识培训,特别培养一批特殊人群讲解员(为残障人士服务)、外语讲解员、方言讲解员,要把讲解员培训成“宣讲员、接待员、研究员、交际家”。二是合理运用我市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以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四)创新讲解内容,突出展陈特色。博物馆可根据所藏文物创新设计突出地域特色的讲解稿,深挖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将文物与地方历史、历代名人相结合;展览馆的展陈设计要注重各类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要急于求成,要慢工出细活;图书馆中可集中收藏一批反映榆林地方史的地方文献、家书族谱等,供市民查阅。
(市政协文史委)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63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