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视察报告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视察报告

关于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875次     时间:2021年01月14日

按照市政协全年工作安排,10月中旬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市科技局、农业局的积极配合下,赴榆阳、靖边等县区,就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指供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合作、农业科技示范与服务等科技活动的各类平台的总称,包括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农业科技服务等平台。目前,我市已建成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联盟和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等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50多个。其中,自2013年,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又获批神木、靖边、横山等6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今年重点培育神木现代特色农业园区申报建设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市已建成星创天地25个,其中榆林市生态易经谷、榆林市沃野种苗、榆林市东方红小杂粮等8个获批国家级星创天地,榆林市大地种业、子洲山地有机苹果、榆阳区陕北兄弟杂粮等11获批省级星创天地;联合有关高校、院所、企业重点建设了红枣、白绒山羊、马铃薯、羊绒毛制品、节水、玉米、瓜菜、海红果等11个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建设了农业节水、现代生物技术、特色农产品检测、清洁能源、沙生植物、沙棘、农产品加工、园林技术与景观设计9个农业重点实验室,其中,陕西神澳农业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榆林学院联建的“四主体一联合”陕西省肉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省科技厅首批“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已建成红枣、马铃薯、海红果、沙产业、星创天地5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了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红枣、山地苹果等6个大学试验站,子洲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被认定为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神木市尔林兔镇被省科技厅批准建设首批省级科技创新示范镇。

2020年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共计开展农技服务280多场次,引进农业新品种580余个,新技术50余项;孵化小微企业99家,培育创客有1684人;培训人数超过3万人次,培训贫困人口3000余人次;吸引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等科技服务人员130人、创业服务团队115人进驻科技创新平台;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培育科技型涉农企业、农村人才培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平台建设单位及地方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普遍较少,科研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仪器设备,日常运营和维护都需要稳定的经费资助。因经费投入不足,多数创新平台仪器较为落后,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力量不足。

(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不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科技创新平台的要素之一,全市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万人,每万亩耕地拥有农业技术人员不足2名,远低于国家规定每2000亩配置1名农技人员的标准要求。且普遍年龄偏大,中青年技术人员短缺,断层问题突出,能够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科技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低。

(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率不高。全市每年产生的“科技成果”数量不少,但成果转化率却很低,一些科技成果与当地农业发展联系不紧密,与生产实践相脱节,一些工作局限在试验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只停留在试验田里,没有形成“点、线、面”的连接。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引进的国内外新技术、新品种也较少。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2020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出台的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其中第二十六条强调,加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为农业科技支撑的重要一环。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农业科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举措中的重要环节。做好平台建设工作,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牵头,各部门协力,齐抓共管。

(二)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技的提升到具体产出,中间有一个较长的孵化、孕育过程,大部分企业没有承担该周期成本的意愿和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主导,科研院所和科创平台为载体,吸引农业企业积极参与。我市近年来在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产出,还需要在将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加大对农业领域的科研经费支持,在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农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经费和政策上予以支持。

(三)完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扶持农民创业。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资源,依托高校,由科技部门牵头,组织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活动。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带动科技人才向科技创新平台集聚,灵活采用集中培训、网络授课等方式,对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活动。以点带面,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带动一批返乡农民工,毕业大学生和职业农民参与到全民创新,全员创业中来。

(四)构建农业科研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当前,我市在农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储备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我市推广的大部分农业科技都是从其他省份、地区引进。上述基础研究存在耗时长,见效慢,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需要政府给予较多的前期投入。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方面,需要由政府主导,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吸引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和民间农业科研人员参与进来,从需求出发,结合本市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研究适合本市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成果转化率。

(五)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由政府牵头,科创平台主导,共同创造适合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条件,努力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带动作用,构建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优良的全方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应当以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农业建设来引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开展,积极建立覆盖全市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站,为基层农业工作者提供科技支持。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86858

执行时间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