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当前位置:首页 >>榆林文史

惠中权在靖边

——献给惠中权同志来靖任职七十周年纪念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992次     时间:2021年05月20日

薛立强

在靖边县提起惠中权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惠中权在靖边县当县委书记时,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惠青天”;二是因为惠中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斐然,受到毛主席的表扬,授予“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奖牌,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至今镌刻于靖边县委、县政府大院之内的巨石上,成为一任一任领导的座佑铭,试金石。

惠中权同志﹙1916—1968﹚,是陕西省清涧县人。由于他参加革命工作后,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表现出了非凡的工作能力,二十一岁就出任甘洛县委书记,二十五岁调任靖边县委书记。

靖边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南缘,白于山脉的北边,土地贫瘠,缺水少雨,十年九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再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雪上加霜。惠中权来到靖边后,看到眼前的荒凉景象,人民忍饥受饿的愁苦面容,心急如焚,恨不得能有呼风唤雨,移山倒海的本领,把人民从水深火热的苦海中拯救出来。他上任伊始,就深入实际,开始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惠中权一进入县委机关,看到机关干部的伙食太差,每天只有小米饭,腌酸菜充饥,就决定抽出人员办农场,以减轻人民负担,改善机关灶伙食,就将坐马让出供农场使役,自己下乡全靠“11号车”行走。

经过一段艰苦细致地工作,除了宁条梁国统区外,惠中权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靖边的沟梁山峁,山涧沙窝,基本摸清了这里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总结出靖边的地形、地貌概括起来就是那么三大块:北部草滩风沙区,南部丘陵沟壑区,中间山梁滩涧区。对它的治理一定要因地制宜,经过会议讨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他指出:北部风沙区,以杨桥畔为代表,那里虽然黄沙漫漫,但土地平坦,中间有水源,毛嘴子河从中流过,早在民国初年,就有人在河的上游筑堤打坝,引水灌溉。民国十七年,陕北大旱,龙州绅士樊幼樵,利用小桥畔天主教会“华阳赈济会”资金,以工代赈,用长城城砖筑起了高三丈,宽五丈的梯形堤坝一座,发展水地200余亩,产量大增,但后来还是被有钱人占据了,穷人仍然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这是政权问题。1935年,靖边解放后,新政府号召人民大力发展水利事业,有横山老石匠张仲诚,利用水涨的机会,做了三个大木槽,一个安在引水的地方,一个安在滴水处,一个安在接水处。水由木槽上灌进去,冲到沟里的木槽里,上面的沙就塌下来了,混着泥沙由退水沟流出,日复一日,沙梁被拉平,就发展为水地。他们已经给我们得出了经验,现在我们以此为龙头,带动北部风沙区人民大力发展水地。开完会,惠中权和西北局领导鲁直,县长王治邦亲临现场勘察,做了具体部署:一是按政策,解决土地权问题;二是政府出资打窑洞200孔来安置移民;三是将杨桥畔定为水利直属乡,以便加强领导。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措施得力,从1941年下半年开始,到1942年,两年间从榆林、横山引来移民60户,500多农民,由政府出资,张仲诚承包施工,加固了将要倒塌的堤坝,拓宽了窄狭的水渠,向上提高了渗水渠,重新开挖了涵水洞。这些工程竣工后,基本达到了一昼夜可灌溉1440亩地的能力和引水拉沙的需要。经过杨桥畔人民几个月的艰苦奋战,使用引水拉沙的办法,在水脑沟新造良田1200余亩。在杨桥畔的带动下,北部风沙区人民,采用打马槽井,沿河岸修小梯田等办法,发展了不少的小块水地,解决了吃粮问题,有的还略有储备,提高了生活水平。

中部山涧区:包括四十里长涧,席麻湾涧、韩伙场涧、龙州大小涧、中山涧等地方,是靖边的主产粮区,但由于缺水和拦洪能力差,水毁拉沟严重,产量很低,惠中权号召群众拦水打坝,引洪漫地,产量成倍增长。凡是经过治理的水漫地,沟坝地,产量基本达到了“跟墒打石”,除解决了农民的吃粮问题,还给边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统计:全县1942年到1943年,两年间就打坝、引洪漫地10000余亩,发展水地7000余亩。

南部山区:主要是造林、种草,发展畜牧业。地处靖边的白于山区,过去曾是林草丰美的好地方,后来,由于人们乱砍伐,过度放牧,到了三、四十年代,基本上是“山秃水难留,大雨拉成沟。畜无饲草喂,人无粮果肚”的悲困情景。1940年天遭大旱,全县仅大家畜就死了两万多头,羊子更是不计其数。惠中权来到靖边后,组织群众割青草500多万斤,解决了牲畜过冬缺草问题,翌年,就繁殖羊子六万多只。在养羊的同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多栽一棵树,养活一只羊”、“少烧一斤粪,多打一升粮。”经过干部动员,群众努力,建起人工草园子1500多亩,种苜蓿2000余亩,发动群众栽沙柳、柳树、杨树、榆树,种柠条,酸刺几十万亩。据统计,仅1942年全县就栽树23万棵,既解决了群众的用材、燃烧问题,又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也减少了水土流失,美化了环境。

靖边县在惠中权领导下,在种草,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的同时,也注意科学种田,合理复种、套种,当时有顺口溜说:“先种麦子插黑豆,黑豆地里带萝卜。”这样一来,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在正常年景下,水地高出旱地10倍以上,坝地、水漫地高出山地两三倍。1943年,惠中权离开靖边时,粮食达到了自给有余。

1941年,国民党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妄图困死共产党政权。为了解决群众生活日用品短缺问题,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惠中权抓住靖边牲畜多的优势,动员能人田宝霖采用入股的办法,创办合作社,名为“田宝霖合作社”。货物来源,主要组织驮运队搞运输,从定边、盐池买回盐,然后到三原、耀县换回粮食、棉花、布匹、日用百货等,按平价卖给老百姓,军烈属让利按优惠价格卖给,当时的基本行情是:“一驮盐,一匹布;一斗盐,二斗麦”,仅1943年,就发动群众驮回盐35000驮,获利边币8750万元。在搞长途贩运的同时,也搞自纺、自织,以解决穿衣问题。在“田宝霖合作社”的带动下,各区都办合作社,搞运输,据统计:1943年,全县就有长脚毛驴2300头,其中长年运输队中有毛驴600头,骆驼250峰。

靖边县在惠中权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带领全县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打破了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克服了困难,度过了难关,吃饭穿衣问题,得到了自给有余,为陕甘宁边区树立了榜样。

194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毛主席在作边区《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报告时,专门介绍了靖边县大搞小型水利建设,兴修水漫地的典型经验,并强调指出:“特别是靖边同志的这种认真努力,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各县效法。”并在翌年召开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模大会上,为劳动英雄惠中权﹙唯一的县委书记模范﹚,颁发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奖牌,这既是对惠中权同志的鼓励,也是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和鞭策。现在靖边县委大院内,还将这句话镌刻于石头之上,作为对干部们的警策。

惠中权在授勋大会回来后,感慨万千,赋诗一首,自谦,自励。

肤施授勋心自愧,赤胆忠心闹革命。

实事求是当公仆,不尚空谈为百姓。

惠中权在靖边工作期间,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政绩外,还办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把已收公的教堂土地分给无地耕种的农民。1935年,驻扎在当地的红军将天主教堂非法占去的农民土地收归国有,总计5850垧﹙一垧为五亩﹚。1942年1月,惠中权主持县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将这些土地,除了留给学校、军垦和机关用地300垧外,其余5550垧,全部无偿地分给农民耕种,并颁发给临时土地证。无地农民分到土地后,笑逐颜开,直夸惠中权是个好书记,增加了对共产党的向心力,生产积极性高涨,多生产,多打粮食,为支前,拥军优属做出了贡献。

第二件事,是解放了闫寨子。1935年,刘志丹领导的工农红军解放了镇靖城,除宁条梁、新城等少数地区还被国民党占领外,靖边县基本实现了一片红,但在龙州红区内的闫寨子还被国民党民团占领着。这股民团,依仗榆林井岳秀的支持,凭借闫寨子地势险要,负隅顽抗,并多次滋扰解放区,抢粮,编保甲,杀害共产党干部,对解放区形城很大的威胁。我地方部队,游击队多次攻打不得,造成不少人员伤亡。

1941年7月,惠中权和八路军警备三旅九团团长贺吉祥共同策划,决定采取智取,就找了一名女共产党员,假借探亲,打入寨子内,找到了在民团里当班长的亲哥哥郑文明,晓之以大义,指出了利害,劝其弃暗投明,这位兄长幡然醒悟,并决定在内部策动起义,将时间定在了7月7日。到了那天,郑文明利用民团吃早饭时间,和其他愿意起义的两个人员,有意拉在后头。三个人做了分工:一个人走到操场架枪处,下了全部枪拴,扔在沟里头:一个人快步跑到碉堡内,开了寨门;郑文明手提盒子枪快步走到饭堂外,对空连鸣两枪,对团丁们大喝一声:“都不许动,谁动我就打死谁!”民团头子赵子平正准备吹哨集合抵抗,只听“叭”地一声响,差点没让脑袋开花,吓得连忙举手投降。

寨外的八路军战士听到寨内枪响,趁机攻入寨内,没费一枪一弹就解放了闫寨子,为解放区拔去了国民党嵌入的一个楔子。

惠中权从1940年11月到靖边任县委书记,到1943年8月离任,只有短短的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但干出的事业却是惊天动地的,在靖边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快丰碑,靖边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为此,靖边县委、县政府在旧县城镇靖堡内为其修起了“惠中权纪念馆”,再现了当年的艰苦奋斗环境和他们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将激励一代一代后来人,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奋斗不息。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494999

执行时间2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