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当前位置:首页 >>榆林文史

马文瑞回陕北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765次     时间:2021年05月10日

周世久

1986年,国务院做出了加快开发神府东胜煤田的决定,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马文瑞同志对此深感激动与振奋,他想:神府煤田的开发,将不仅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将能大大带动陕北老区的经济发展,加速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几十年来,那些贫困而朴实勇敢的乡亲们,为中国革命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常常让他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可以说他革命一辈子都是在为他们的富裕幸福而奋斗。当神府煤田开发的新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他兴奋得思绪万千,彻夜难眠。他再也坐不住了,毅然决定去陕北作一次实地考察,看看故乡的新变化。

1988年5月16日,马文瑞带着他的夫人孙铭,还有国务院能源办副主任李智胜等同志坐火车到包头,然后乘汽车南下。18日跨过内蒙与陕西交界的乌兰木伦河,到达陕西神木县境内。这里煤层埋藏浅,乌兰木伦河河底就是煤。河两都在采煤,河南面是是榆林地区的活鸡兔露天矿,挖掉浅浅的黄土,就是厚厚的黑油油的煤层。工人们已在这里挖出一个面积上万平方米,深十几米的大坑,他们用钢钎撬,用镐刨,把城砖大小的煤块装上汽车。马文瑞站在坑边上,边看边听陕西省煤田开发经营公司副总经理戴绍诚介绍说:这里的煤不仅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而且煤的质量好,灰分少,中高发热量,有害元素含量低,是优质的工业用煤。用不了几年,国家将这里建成一座年产300万吨,全部机械化的大型露天矿。马文瑞听了很高兴,他弯下腰捡起一块煤,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煤块如镜面一样光滑亮泽,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马文瑞来到工地上,工人们渐渐围拢过来,他与工人们亲切交谈起来,问他们是什么候来矿上的?当矿工以前干什么?现在一个月能收入多少?他们纷纷回答,来矿才干一二年,以前是农民,是放羊娃,过去“有饭吃、没钱花”,如今老婆在家种地、放羊,家里活儿没耽误,而自己每月能拿回去二三百元现金。马文瑞满意地说:“好哇,你们也开始致富了!”

马文瑞在去神木县城的路上,又察看了柠条塔煤矿。虽然现在大多数是手工操作,但按规划,不久就要建成年产数百万吨的现代化煤矿。当他问到要当前的困难时,戴绍诚汇报说: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二是资金不足,三是技术力量薄弱,而当前最大的困难是体制不顺的问题。

为了详细了解情况,21日,马文瑞在神木县宾馆主持召开一个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省煤炭经营公司及榆林地委的有关负责人。通过调查,他感到有些问题确实需要向中央反映,以便时解决,加快煤田的开发速度。经过反复讨论,在他的主持下,向赵紫阳、李鹏同志写了一个《关于改进神府——东胜煤田管理体制的建议》。建议共有六条,主要是提出建立一个较高层次的领导小组,由国家计委牵头,能源部等及陕西、内蒙、河北等省区参加,以及负责矿、路、港建设和省区之间的协调工作,改变精煤公司一家独揽矿、路、港建设的局面,从而发挥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及省区的积极性。此外,还大胆提出了办矿实行开放政策,把竞争机制引入煤田开发,强化陕西和内蒙两个煤田开发经营公司的职责等等。后来到西安后,他把这个《建议》当面交给了来陕西视察的赵紫阳总理,引起了赵紫阳的高度重视。

27日下午,马文瑞回到了家乡子洲。自1933年最后一次离开,他已有55年再未回过家乡。在这期间,他不是没有机会回家乡看看,但都因为工作繁忙,或任务紧急,失去了机会。最近的一次是1981年,他在任陕西省第一书记时,到榆林检查工作,本想顺便回家乡看看,不巧汉中和关中发生水灾,一连几通电报,他只好匆匆赶回西安指挥救灾了。这次家乡人民听说马文瑞回来了,自发地表示欢迎。许多乡亲聚集到他下榻的县宾馆门口,等着能见上一面。晚饭后,马文瑞利用散步同大家见了面,同一些人进行了交谈。当晚,县剧团安排了几个小戏,演出地离宾馆不远,马文瑞坚持步行去。沿途挤满了围观的乡亲,马文瑞不时向乡亲们问好,频频招手致意,乡亲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二天一早,他坐一辆面包车,匆匆去几十外的马家阳湾村,省地县的有关同志要陪同前往,他不同意:“不要去这么多人,又不是旧社会的官僚衣锦还乡。再说县里的负责同志还抓工作,不能影响工作。”

马文瑞回到村里时,亲属和乡亲们下坡来迎接。他86岁的大哥马文采迎出窑洞,兄弟俩相见,互致问候,马文瑞的眼圈红了。他扶着大哥进了窑洞,又忙着接见乡亲们。他的记性很好,过了50多年了,他居然还叫出不少人的名字。有的晚辈只说起父亲和爷爷的名字,他立刻想起来了,还能说出他们的小名和外号。马文瑞仔细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都说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了,不少人还住上了新窑洞,可真正富裕的也不多。他问吃饭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大家的回答不外乎两条:一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二是普遍使用化肥。马文瑞总结说:“这就说,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进步了。”这一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他与来看望的亲属和乡亲们握手、照相、啦家常,一直忙到深夜。他的心情十分激动,也处在高度兴奋和欢乐之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乎一夜难眠。

第二天,马文瑞又视察了离村不远的马家坪小学,他殷切地勉励学生们好好学习,长大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做贡献。在去学校的路上,他发现,由他向上级争取回20万元修建的家乡公路,按设计标准应是油渣公路,可现在还是石子公路,当时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事后严肃批评了有关人员。下午他又去乡政府听取乡干部的汇报,要求他们好好为农民服务,多办实事,想办法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田要种好,但光种田还富不了,还要搞副业,发展乡办企业。他在回县城的路上,又参观了子洲县第一乳品厂和陶瓷厂。

乳品厂是在马文瑞的支持下,于1983年开始筹建的。子洲县是陕北最贫困县之一,是革命老区,当地又有养羊的习惯,为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他建议在当地修建奶粉厂。为了解决原料来源,要求当地政府鼓励群众养奶牛、奶山羊,没钱买牛羊,可以贷款。厂子1985年投产,设计年产奶制品700吨,而到1987年仅产180吨。主要问题是缺少鲜奶,缺乏生产资金,管理混乱。当时花了70万元买的奶牛,奶小羊分到农民家里,却没有建帐,谁家分了几只都搞不清楚。全厂有职工84人,干部就占16人,人浮干事,只有一个技术员,技术力量薄弱。当时虽然勉强赢利,但要还清贷款及利息,却遥遥无期。马文瑞问厂长经营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厂长推说到厂时间不长,说不清楚,让会计代答。马文瑞很生气说:“这样的厂长怎么能搞好经营管理呢?应该换明白人!”他认为,像这样的厂子,虽说缺少资金,但更重要的是缺少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30日下午,马文瑞与子洲部分干部会面并作了讲话。他回顾了子洲的革命历史,肯定了建设成绩后,结合他的所见所感,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搞文教工作。他语重心长地说:“搞建设需要知识、人才,搞现代化建设,要懂得现代化知识,这就必须办好学校,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才。”但“现在还有少教师不合格,办学条件差,学校还有危房,”要引起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二是要抓好党的建设。“党委应抓好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特别要抓好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用干部“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人,不能任用私人”,“要克服以权谋私的现象,要以权谋公,为老百姓服务”。他的这一度讲话,赢得阵阵掌声。他还强调指出:“领导核心还是党,各项事业还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当时有人强调“党政分家”时,出现某些“谈化”党的领导,轻视乃至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因此,马文瑞旗帜显明地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的论断,为当地干部指明了方向。

马文瑞考察回京后,对改善家乡教育十分重视。他想方设法争取到38万元资金,30台电脑,在距马坪小学不远的地方盖起了两层楼的高坪乡中学。学校于1990年开工,1992年竣工投入使用,他亲笔提写了校名。在他的带动下,全家人都行动起来:夫人孙铭经多方努力,筹得二千多册图书,全部捐献给了学校;子女们也为学校捐款。1995年,他和孙铭又为学校联系到两万株优良苹果树苗,希望通过勤工俭学,解决学校的经济困难问题,受到家乡人民的好评。 1996年秋,马文瑞的母校——子洲县周家硷镇中心小学筹建教学大楼时,他亲笔回信,并通过团中央“希望工程”,给母校争取18万元资金,他还为《周家硷小学校志》题词“总结教学历史经验,学习优良榜样,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少年”,同时为母校寄回《马文瑞同志文选》、《马文瑞回忆录》等书籍,勉励学校师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为祖国培养大批“四有”人才做出贡献。

马文瑞在京一直牵挂着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问题。1992年夏天,他向朱镕基副总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朱总理的高度重视。所有这些,以后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和规划下,都已经或正变成现实。

如今,陕北老区的经济正在迅猛展。特别榆林地区能源化工基地的建立,天然气进北京等大型工程,整个陕北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面都凝聚着马文瑞同志的大量心血。

据《马文瑞传》《马文瑞回忆录》整理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83575

执行时间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