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当前位置:首页 >>榆林文史

榆林中学与新文化运动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169次     时间:2016年07月07日

辛亥革命后,全国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及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处偏远的榆林,处于文化落后、消息闭塞的旧局面。陕北23县仅有的一所省立榆林中学,依然沉迷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之中。

1917年秋,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米脂籍青年杜斌丞,受北京大学校长、文化泰斗蔡元培“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影响,不恋京华烟云,毅然回到荒凉的故乡,“开拓新文化的处女地”,(杜斌丞语),就任榆林中学教务主任兼史地教员。次年,担任榆中校长后,他顶住各方面压力,力除陈规,锐意革新旧的教学体制。四处联系,选贤任能,诚聘杜斗垣、李鼎铭等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士任教。并且增设新课程,传播新思想;提倡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提倡革命进步,反对保守落后;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风尚,批判旧文化、旧礼教。杜斌丞在开学典礼上宣布:榆中的办学宗旨是德、智、体三育并重。他说,德的核心是要努力学习,将来致力于救国救民,经常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在智育方面,他引导学生既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又学习世界近代的科学技术。提倡科学实验,注重社会实践。在体育方面,杜斌丞亦很重视。

“五四运动”爆发后,榆林中学进步师生率先响应。杜斌丞以坚定的立场和明确的态度,向学校师生全面介绍了“五四运动”。支持学生组成宣讲团,分批上街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到商店检查日货。

1921年7月,榆中第一届学生(甲乙两班)毕业,杜斌丞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盛赞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民主革命的潮流已经席卷全球,中国的民主革命也有了希望,反动军阀统治的日子不会很长了。他希望同学们毕业以后多关心政治,做一个于国于民有益的人。这一届毕业的52名学生中,18人考入北京等地的大学,7人进入军事学校,其余都在陕北各地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1920年1月20日《秦钟》月刊创刊,是由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编辑,它的编辑宗旨是:(一)唤起陕人自觉心;(二)介绍新知识于陕西;(三)宣布陕西社会状况于外界。因此,它发表的文章主要以宣传民主、科学、个性解放、女子解放、平民教育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内容,此外还发表了一些陕西社会调查、军阀统治下陕西人民痛苦生活的写照以及抨击军阀政府某项政治措施的文章。李子洲是《秦钟》月刊的发行者,榆林中学杜斌丞、绥德高等小学汪少洋,是《秦钟》在陕北的代售者。

1921年10月10日《共进》半月刊创刊,由刘天章、李子洲、杨钟健等旅京大学生担任共进杂志社编辑,《共进》创刊之始,以“提倡桑梓文化,改造陕西社会”为宗旨。它成为共进社的机关刊物之后,摆脱了狭隘的地方观念,以“提倡文化,改造社会”为编辑宗旨,扩大了立足点,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的拥护者和宣传者,开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观察中国的社会问题。榆林自治会、绥德县高等小学、清涧县高等小学,是其陕北北部的代售点。

1923年春,杜斌丞先后从北京、天津等地聘请思想进步、有真才实学的大学毕业生魏野畴、李子洲、呼延震东等到榆林中学任教。这些人到任后,积极宣传民主思想,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提倡白话文。在教材内容上,由过去的只学四书五经,改为大量选用《新青年》《独秀文选》《向导》等书刊上的文章和鲁迅、蔡元培、郭沫若等人的作品,还开设了社会发展史讲座,使广大学生的眼界大为开阔,不但了解了国内形势,也知道了外国历史及苏俄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了活跃学习气氛,宣传进步思想,榆中师生结合教学,成立了以刘志丹为主席的学生自治会及青年学社、青年文学研究会、陕北教育改进会等进步团体,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学术、时局讨论,引导学生要“讲民主,反封建;讲科学,反迷信;宣传新思想,反对旧思想。”他们还创办了《榆中旬刊》《榆林之花》《榆钟》等刊物,并向全国发行。

榆林中学教师魏野畴是陕北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按照党组织要求,以榆林中学为主要阵地,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在榆中任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亲自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向学生讲授《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揭露帝国主义、军阀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他还亲自编排话剧《爱国贼》,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卖国的丑恶嘴脸。他不仅在校内积极向学生教授马克思主义,还积极在校外宣传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魏野畴和其他革命教师的教育和影响下,榆林中学涌现出刘志丹、谢子长、杜润滋、阎揆要、曹力如等一大批思想进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骨干。这些同志后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陕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锻炼成长为陕北党、团组织和红军的领导者、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秦钟》《共进》杂志在榆林的发行和共进社社员在陕北各地的发展,使新文化、新思想在陕北各地得到广泛宣传,为马克思主义在陕北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榆林中学,成为陕北学习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主要阵地,也成为陕北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

   (中共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张学良整理)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69038

执行时间4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