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论坛您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栏目 >>委员论坛

适应新常态 补我市南部经济发展短板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684次     时间:2016年03月28日

民建榆林市委员会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我市县域发展多年来呈现北强南弱态势,近几年“木桶效应”被南部短板放大,制约着我市整体经济上水平,上台阶。下面我就我市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作简要分析,并就如何在中央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三去一降一补”的总要求下,促进我市南部经济发展谈几点建议。

一、 “新常态”下榆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的79.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1%,地方财政收入的42.4%均来自于县域。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贡献率达到76.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

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从2008年开始,神木、府谷和靖边三县包揽了全省的前三强。到2012年,全省后十位里我市占据五席;2014年,南部六县已全部落在后十位里,引起市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我市县域经济北强南弱态势愈加明显。

二、“新常态”下榆林县域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两极分化严重,发展极不均衡

2015年,仅神木一个县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就占全市县域的39.3%44.9%24.3%17%46.7%,是南六县总和的3.5倍、10.7倍、1.2倍、1.1倍和12.4倍。从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看,南北县域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

(二)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项目雷同

2008年前后我市县域主要的经济增长点是煤炭等能源产品及能源化工项目,近几年各县新上的项目中依然以风电、光伏发电及天然气液化等能源项目居多,有的县类似项目引进有十来个。雷同的项目容易在各县之间、县域内部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县域抗风险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南部县由于资源禀赋相对缺少,大的能化项目在竞争优势不如北部县区,但南部县由于地貌和农副产品种类大致相同,所以在农副产品加工上的优势也不明显,各县区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偏小,产品雷同。

(三)科技投入不足,专利技术匮乏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科技投入强度达到2.2%2014年,我市的投入强度只有0.09%2014年全市申请专利1177件,分别占全省的2.0%2.1%2.1%。这一指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离国家的要求差距巨大。2015年,南部六县技术合同交易总金额0.54亿元,申请专利171件,专利授权96件,仅占全市的24.0%12.4%10.1%。投入的不足和技术的匮乏是制约南部科技创新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新常态”下促进南部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要加大第三产业发展。一是要做好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化经营模式,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绿色有机、无污染的优质小杂粮、果蔬都是我们补短板努力的方向。二是要打造几条贯穿各县主要景点的知名精品旅游线路,将我市县域独有的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园区旅游融入到传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区旅游中,增强旅游经济的竞争力。旅游业无论是对促进就业,带动餐饮住宿、商贸业繁荣,还是加速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南部县区的历史资源文化更为丰富,米脂、绥德、佳县、吴堡都是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的好去处,我们要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对我们的宣传,出好文化旅游这张牌。

其次是全市县域要形成一盘棋的格局,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一是转变方式,科学发展。县域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来实现经济发展。二是完善链条,培育集群。选择1-2个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挺起县域经济的脊梁。三是城乡统筹,普惠民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领域投资,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四是区域协调,优势互补。各县在产业分布上不能自成一体、面面俱到,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提升全市县域整体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封锁和产业结构趋同化。

(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转化

要依靠科技支撑引领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全市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构建企业创新机制。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和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要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服务和项目支持使之做强做大,成为带动全市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三是要加快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并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安排中给予支持。四是要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效提升民营科技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其次,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产学研结合载体。一是要加强与上级科技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争资立项,使科研资源更合理地对接市场。二是要有序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建议政府组建权威科研机构,成为知识创新研发,工程技术研究成果科技转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知识产权和创业服务科技中介的服务平台。

(三)加大振南力度,补足县域短板。

2006年,榆林开始实施扶持南部发展战略。2011年,在扶南基础上,榆林市又作出振兴南部县域经济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十二五期间,我市共投入振南资金16.74亿元,累计实施各类项目242个。在“十三五”期间,我市更应该加大对南部县的扶持力度,继续强化“四位一体”振南机制,加大市级支持力度,落实好北部县区对口帮扶南部县政策。在资金扶持、资源配置、生产力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南部县倾斜的同时,还应当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加强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南部县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民生突出困难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实现精准扶贫、科学扶贫,补足南部经济发展的短板,提升榆林整体经济上水平,上台阶。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99916

执行时间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