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当前位置:首页 >>榆林文史

吴堡石城记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333次     时间:2016年03月10日

李德忠  

早就听人赞誉吴堡县石城“是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从那时起,我就想亲眼赏识这颗明珠。可惜,基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机会实现这一夙愿。乙未十月,我终于到了这里。

从吴堡县城宋家川镇出发,径向东北,忽而上山,忽儿钻沟,车行2.5公里,便到了石城。

石城巍然屹立于黄河西岸,头枕黄河,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沟壑为堑,南为通城官道下至河岸,北门外为咽喉要道连接后山。石城是一处依山扼险、遗存丰富的古代军事城堡,是历史上拱卫中原和内地的一道重要屏障,曾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位置险要、固若金汤、易守难攻,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石城周长1225米,占地约10万平米,高出黄河150米。目前,石城城墙蜿蜒,有365个垜口。城墙里外,皆由条石包砌而成,条石拉筋,中间由黄土夯筑。最宽的条石重约一吨,普通筑石也多在二三百斤。城堡的东南西北城门保存完整。当年知县倪祥麟出于对石城老百姓严重缺水、生活苦焦,对水殷切的期盼,给东门起名“闻涛”,南门起名为“重巽”(巽,读音为‘训’,意为‘风’也),西门起名为“明溪”,北门起名为“望泽”。在城南修有瓮城一座,门匾为“石城”。原各城门上均建门楼,可惜至今已全毁。

听该县科技局局长慕生树讲解,据史书记载:石城先设堡、继立寨,金正大三年(1226年)成为县治所。在至今780余年间,石城整修从未间断过,主要工程是加高加厚城墙。最后一次大规模维修始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终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此城依山而建,呈不规则椭圆形。有大街、各类店铺、马道、衙门、捕署、男女监狱、常平仓、文庙、观音阁、真武庙、魁星楼、文昌宫、兴文书院、节贞牌坊等及大量民居。想当年,这里也是个男欢女爱、鸡叫狗咬、人们安居乐业、熙熙攘攘的地方。

石城是建筑历史久远、保存最完整、文物价值极高的“中国第一石城”,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石城,我们一下被这里的景观惊呆了:这简直是一座用石头雕刻而成的石艺博物馆:石头瓦块到处都是,脚下的路是石头铺的,当年百姓居住的院门是石头砌的,支撑门檐的柱子是石头雕的,院墙是石头围的,院内的窑(房)是石头箍的,炕是石头盘的,灶火是石头垒的,院内摆的桌、凳,都是石头雕的,碾磨是石头做的,枣树的池子是用石头圈的,还有石狮、石鼓、石碑和石匾都是用石料做的……整个古城是个石头的世界。

许多院落空荡寂寞,被一丛丛荒草掩映着。在强劲秋风吹拂下,枯萎的荒草萧瑟地摇曳着,枯黄的草叶满天飘飞,落下一地。不时,有只老鼠或野兔从树叶中钻出跑过,吓人一跳。或有几只麻雀在枣树的枯枝上吱喳啼叫,使这空院显得越发幽静。

石城有东西南北街各一条。但街道较窄,两匹马只能错身而过。漫步其间,犹如梦游昨天。但从现有的当年店铺遗迹景象看,可以想到当年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人喧马叫的盛况。但这一切繁华都已远去。久远的岁月、苍桑的时光,只能叫游客唏嘘感叹,发思古之幽情了。

在古街东头,走进一条幽深小巷,便到了当年绥、吴、佳革命根据地创建者王国昌的故居和民国时期的吴堡的高等小学。这两处出檐石窑四合院都是明清建筑,造型古朴别致,极具陕北窑洞古建特色。土地革命时期,陕北著名的革命者王国昌、张毅忱、刘澜涛、慕生忠等先后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高等小学曾是中共吴堡县委机关驻地。如今人去窑空、往事成昨,“曾经多少沧桑事,尽付东南西北风”,只有遍地残砖碎瓦、荒草野花,诉说着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天翻地覆的历史波折与世事变迁。

 

在历史上,作为军事堡垒和一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石城,曾有过金色年华,怎么就变成眼下这荒芜人烟、残垣断壁、破窗烂灶、冷冷清清、寂寂寥寥的孤城呢?慕生树说:除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外,最终给古城致命一击的是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和大炮。1938年,日本鬼子进驻河对岸的山西省柳林县军渡镇,在玉皇山顶架起大炮,居高临下轰击石城。有时,还动用飞机进行猛烈滥炸,使好端端的一座石城弹痕累累、遍体麟伤,许多典雅的建筑物,失去原貌,成为遗址、遗存或遗迹。

1945年,县城设在宋家川镇 后,石城日趋没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人们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的情况下,石城居民,深感仍呆此处,饮水困难、交通不便,逐陆续搬离石城,致使千年石城,十室九空。现如今城中只住两个人和一只猫。两个人就是王象贤夫妇。王先生原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起义人员,今年86岁,老伴冯改花也已71岁了。子女都劝他俩搬入城里楼房住,但他俩对石城感情深厚,不忍离去,因而被人誉为石城“最后的守望者”。老夫妻喂养的一只大花猫,它白天游走四方,捕鼠觅食,晚上回窑歇卧……

 

如上所述,历史久远的石城有许多遗址、遗存和遗迹。主要的是:

白地滩遗址:位于石城东山下,是黄河西岸的一片滩地。该址是榆林境内新发现的极为少见的一处东周时期的旧址。

校场坪遗址:位于石城以北,是当年操练兵马的地方。为一处春秋时期的遗址。

祖师庙:位于校场坪南侧,庙内供奉传说中的“北方大神”真武大帝。

河神庙:位于北门外山下河畔。庙内供奉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河伯。

龙王庙:位于石城祖师庙西。传说中的龙王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崇拜物。

城隍庙:位于县署东北方。供奉的城隍爷是传说中的城池守护神。

娘娘庙:位于城隍庙西。殿内敬奉送子娘。是人们旧观念中的妇女、儿童保护神。

县衙署:位于城中山顶上。外左为衙神庙,右为禁狱,男监三间,女监三间。

衙神庙:位于县署大堂东边。庙内敬奉萧何。史传萧何在跟刘邦造反前,是秦朝江沛县衙门的小官吏。刘邦执政后,萧何被封为文臣之首、首任宰相,他制定了汉朝最重要的法典《九章律》,被称为“定律之祖”。

文庙:是儒教敬奉孔子的场所。

关帝庙:位于石城瓮城内。敬奉三国时蜀汉五虎上将关羽。

七神庙:位于城内西门旁。七神指火德星君、风神、子蛾(虫王)、牛王、马王、河伯(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及五道将军(传说中阴间的大神)。

刘猛将军祠:位于石城北门外。刘猛是传说中驱除蝗虫的虫王爷。

节义祠:俗称“寡妇庙”。坐落在娘娘庙背后。内供历朝坚贞守节和不畏强暴的烈女。

贞节牌坊:位于兴文书院背后。相传是为小寡妇李氏而立,其13岁结婚,不久丈夫病故。李氏一直守节至90余岁老死。县令以其贞节申报上司,修此牌坊,以励后人。

清廉牌楼:位于贞节牌楼北边。是为清雍正年间本县知县詹绍德而立。詹爱民清廉,受人尊敬。

兴文书院:靠城东、为学校。光绪三十二年改为高等学堂,是传播先进文化的中心,本县许多革命志士,由此走出。1928年中共吴堡县委成立,设在此处。

女校:是1924年春,石城创建的第一所女子学校。

魁星楼:位于南门和东门城墙连接处。楼中塑有魁星像一尊。传说是批点头名状元之神。

文昌阁:位于城隍庙东。传说文昌帝君是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们的守护神,主宰功名利禄。

官道:南、北门外各有一条,石块铺砌。

苦井:位于城内西门圪坨。井口不大,靠几盘大绳连接起来,摇动辘辘打水。

摩崖石刻:石城东南山下黄河边有条凿于石崖间的古纤道,道旁石壁上有金代修寨题刻一处,记载重修寨地之事。这块摩崖石刻,距今已有800余年。

“流觞池”题刻,为明万历三十六年菊月吉日勒石。

另外,石城还有“逝者如斯”和“环山抱水”等题刻。

当年石城民居建筑布满城内各处,初步统计现有42院,石砌窑洞220多孔,保存比较完整和规模较大的有:

王思故居:明洪武初,由四川布政司右参政王思所建。

王永清四合院;

五久清四合院;

王济清和王佐清四合院;

南街李家大院。

 

石城的魅力除表现在满城皆石,并有大量遗址、遗存、遗迹和保存比较完整的民居及石刻、题刻外,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出于本文篇幅的限制,下边只讲述一则与石城定位有关的传说:相传古代这里是一片荒山,林木丛生,野兽出没,只有少数居民散居于周边各地,且时常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政府官员谋划在此修建一座城堡。开始将城堡定位在西峰寺塬上,可定位的木橛三次被狐狸搬走。后来又将定位木橛移到宋家川龙凤山上。谁知,一连三次,木橛又被狐狸搬走。于是,人们开始沿黄河寻找,终于在离宋家川不远的东北处一座石梁上,发现了被搬走的木橛。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狐仙所为,暗示人们这里下临黄河、群山起伏、地形险要,此处建城易守难攻,是块少有的风水宝地。于是政府定位在此修建城堡,即现在的石城……

说到石城,人们不能不提叙到国画大师刘文西。早在50多年前,他就以睿智的眼光看到石城所具有的“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刘文西语)。从1964年至今几十年来,历经时代的风风雨雨,他一直醉心于石城的研究和宣传,20多次来到石城采风、写生、作画,为石城的研究、保护和宣传立下汗马功劳。2014年10月,在他的率领下,陕西“黄土画派”第24次采风写生团来到吴堡石城采风。刘老激情迸发,挥笔速写。当天深夜11点半,他还与县委书记王华、县长高苗促膝长谈有关石城保护的问题。假若你去石城,你一定会看到这条路上,刘老题写的“吴堡石城”一块块路标,这是刘老心血的抛洒……

 

吴堡石城是迄今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古县城。满城石头,众多历史遗址、遗存、遗迹,美丽的民间传说和国画大师刘文西一片赤诚献吴堡的事迹,构成了石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奇丽画卷,是研究黄河文化、建筑艺术、保护古迹的有极高价值的资料。

石城虽美,但由于它地处偏远,至今仍“独立高山人未识,养在深闺谁人知”。石城的价值在于它的原状,在科学保护中,千万不可新加任何附属物。“千年的石头会说话”,石城的原貌,会告诉人们它的本来面目及真实性。作为一位文史研究工作者,我衷心祝愿石城早日开发,成为旅游胜地。

走出石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面,恕我借诗人宋桂嘉的诗作“观澜听涛气盎然”表达我的一点情绪:

水寨水毁建石城,青石壁垒坚如铜。

奈何千秋风雨袭,独坐吴山势犹雄。

放眼秦晋天地宽,河山不二景万般。

最是东门宜不去,观澜听涛气昂然。

(作者系省政府参事室参事,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作协会员)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46206

执行时间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