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当前位置:首页 >>榆林文史

明武宗、康熙帝在榆林的传说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2222次     时间:2015年06月29日

何志刚

榆林又名榆阳,雅号驼城。榆林地域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黄帝当时即在这一带活动。

《汉书》、《水经注》记载:发源于榆林城北刀兔海子的榆溪河古代叫帝源水,其河流名含有黄帝族起源和发祥之意。战国、唐宋时期榆林一带均有过建置,是我国北方军事要地。为了强化对外族的抵抗,明睚统二年(1437)延绥镇都督王祯领兵在原榆林庄(今城内龙王泉处)附近始筑榆林城堡。成化七年(1471)置榆林卫,成化九年(1473)延绥镇治所由绥德北迁至榆林,为九边重镇之一。其后经过成化二十二年(1486)拓北城,弘治五年(1492)拓中城,正德十年(1515)拓南城的“三拓榆阳”,到了清代同治年间成为古城现有规模。由于榆林战略地位,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等都曾途径榆林,但最值得论及的是明武宗和康熙帝,他们不仅驻跸榆林,且留下不少话题,笔者就有关典籍与民间传闻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明武宗名朱厚照(1491-1521),是孝宗独子,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17年,因荒嬉无度而死,终年31岁,无子嗣。柏杨曾说:“朱厚照是一个对女人和游荡有兴趣的花花公子,荒唐而且任性。”(见中国华侨出版社善从编著《中国皇帝全传》)他纵情声色,不愿坐朝,每日曾先后五次出巡,在奸臣江彬等护驾下尽情饱揽风光,物色美女。正德十三年(1518)二月,宪宗的皇后、太皇太后王氏去世,三月武宗即第三次巡游。在昌平、密云等地劫掠妇女十数年,直至五月归京。一月之后他又打着巡视边境的旗号第四次巡游,十二月经宣府、大同,自偏关渡黄河,过府谷、神木到榆林,期间还曾到绥德宿总兵戴钦之家,纳其女,赐其尚方宝剑,挂征西将军印。同时有延绥总兵马昂在正德十一年(1516)因罪被罢免,知武宗好色,便把嫁给指挥毕春的妹子夺回献给武宗。此女善歌舞,武宗甚喜,大爱宠爱,马昂因之升为右都督。不久又回榆林驻跸“怀德门”(后改名凯歌楼),次年二月离榆返京。在榆林驻跸两月多,为帝王出巡在一地留住时间之长所鲜见,且有许多传说。

武宗所驻跸的怀德门是明弘治五年(1492)二拓榆林城的南门,富丽堂皇。喜淫乐好佛道的武宗将“怀德门”改名“太乙神宫”,他瞩目东山庙岳高耸,蔚然壮观,街道楼阁相望,行人川流不息,四合院簇拥,里巷密布,兴之所至信口说道:“榆林真乃小北京也!”于是榆林便有了“小北京”的美誉。后来1938年时张继率国民党中央慰问团来榆,同来的老舍先生在其所著长诗《剑北篇》中也赞叹榆林“略具北平的局面”。“怀德门”则在正德末年由延绥巡抚姚镆改名“凯歌楼”,因在怀德门前举行击败入侵的蒙古军祝捷仪式,也为借以礼赞武宗而改之。

武宗到榆林时征调红极一时的歌女刘杨氏及以演奏为生的其父刘良,还有宫中歌伎、乐工,每日莺歌燕舞,弦乐月缭绕,城中善音乐者常常驻中聆听,亦有随之低吟附和者。后来康熙年间榆林卫同知谭吉璁(浙江人)任职期间将江南韶音带来,常常“夜半曲声听满城”。这二者即榆林小曲之源头。清光绪年间,榆林文人王吉士等将本地流行的歌词小调予以改造,融宫廷音乐的高雅、江南丝竹的缠绵和陕北民歌的悠扬一体,遂成“一枝独秀”的榆林小曲。

再说榆林民间流传女子出嫁后给家中寄带衣物时常以黄布包袱(上系一红布带子、带子栓一铜钱)包裹,按说封建社会民间不可随意用黄布或黄丝绸衣装、行囊,据说这是由于戴钦女随武宗连裆裤京师后常以黄布包袱往榆林戴钦家带衣物,于是榆林民间蒙受皇恩而仿效之。

还有一说,武宗驻跸怀德门太乙神宫时有宦官在街头买回枣夹子让武宗食用,说是好吃得很。武宗说:“未曾吃过,让我试吃。他吃后颇为满意,携带更为方便,真乃世间美食也。”据说武宗回京师时还带了许多枣夹子做为干粮,一路吃得津津有味。缘于武宗赞誉,至今榆林饼子铺多做枣夹子,榆林人也很喜欢食用。

最后是榆林瓷店巷的由来也于武宗有关。据说明武宗来榆林携带许多景德镇官窑特制的碟、碗、盘等瓷器。离榆时正值严冬不便多携带,遂将不少瓷器留赠地方官员。一些精明的商人从他们手中购得多种瓷器,开起瓷器店,邻近的巷道便起名瓷店巷流传至今。

说罢明武宗,再说康熙帝。康熙(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烨,在位61年,终年69岁。史家点评其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城,实同开创。康熙三十六年(1697)春,康熙帝玄烨率军万人第三次征讨蒙古族准格尔部叛乱头目噶尔丹。三月七日抵榆走到南门时天已昏黑,城门已关闭。康熙帝等叫喊开门。守城门者说:“天已黑,城门关闭,就是皇上老子来了也不能再开。明早来吧!”康熙帝甚为感慨,回京后便题了“两守孤城,千秋忠勇”条幅赏赐榆林。地方官将此刻碑竖于榆阳桥南,笔者也曾目睹。此碑后毁于“文革”中。

话说康熙帝次日晨决计到榆林城内一行以探究竟。来到文昌阁前,他看到有几个老者下棋,心中寻思榆林为古上郡之地,想必人才荟萃,待我一试,便凑上前看。恰有一棋手出恭,康熙便道:“让我暂替你下几盘如何?”得到允诺后康熙便坐下与老者对弈。岂料三盘皆输,康熙遂说:“榆林人棋艺过人,不知识对否?”老者道:“请出上联。”康熙便呤出上联:“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这是一组字联,要对出可谓不易。岂料老者略一思索脱口而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真妙。”众人皆赞:“对得好!”此时出恭棋手归来。康熙遂道:“佩服!佩服!”然后告辞。

此时康熙肚肌,便与随行官员到街头一食堂就餐。侍者道:“有刚下锅的菜食可用!”随之端上饭菜。康熙吃时感觉甚好,吃毕便问:“这是何种菜食?”侍者道:“菠菜烩豆腐。”康熙边饮茶,边思索,随即赞道:“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这真是美食!”据说,康熙回京后叫御厨做菠菜烩豆腐,但远不如榆林的好吃,从此榆林的这一菜食及豆腐名扬天下。

康熙来榆前对明武宗巡幸榆林之事有所了解,此次到榆颇有感慨,次日晚在给皇太子胤礽的朱批中说:“朕巡幸山西、陕西等地,恐为万人议论,举止小气,每日谨慎自持,俱照巡幸南方例而行,决不有辱脸面……皇太子勿为朕忧虑。朕若如明武宗,则断不归朝也。”缘于此种心理,加之军情紧急,“九日率军离榆”(见原《榆林市志》),西行不远即诗兴大发,写下《出塞》一诗。诗前小序道:“沿边山行,岗岭崎岖,黄沙弥望,因自榆林塞取道塞外,沙浅途平,”水草咸便,且十二日之程减半达安边堡,书以记之,诗曰:“森森万骑历驼城,沙塞风清碛路平。冰泮长河堪饮马,月来大野照移营。邮签记地余驿,羽辔行边六日程。天下一家无内外,烽销堠罢不论兵。”诗中“驼城”即榆林雅称,该诗抒发了康熙帝的美好愿景。不久果如其言,噶尔丹叛乱被平安,康熙由宁夏经包头等地班师回京。

史籍中在写到清朝时常有“康乾盛世”之说,在清十二帝中康熙帝可谓“圣明天子”。榆林乡土文学中我还看到十多篇“康熙私访”的传说。诸如“康熙给干炉起名”、“鱼河城隍救康熙”等,因有的显系无稽之谈,有的失之故弄玄虚,故不再赘述。

(作者系市政协特邀文史员、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314434

执行时间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