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当前位置:首页 >>榆林文史

相逢在首都北京——记中科院徐文耀院士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817次     时间:2014年10月23日

陈中立  段美术

今年中秋节前夕,我和老伴在北京北土城遗址公园浏览名胜古迹时,偶然望见公园北面墙上挂着一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大招牌,突然想起,我有个原陕西省绥德县城郊一中高61级学生叫徐文耀,曾任这个研究所的所长,于是匆匆地走到研究所大门,向门卫打听。刚巧这时从里面出来一位姑娘,我连忙问:姑娘你认识徐文耀吗?姑娘答道:徐老师是我老师的老师哦,您是徐老师的什么人?我犹豫了一下便说:他是我过去的一个学生。啊呀!姑娘惊叹道:是我老师的老师的老师啊……我马上帮您联系。不过,很是不巧,徐文耀出差去上海了,我只好留下我们在北京住址和电话,望她转告。

几天后,徐文耀就来到了我家。虽然已阔别五十多年了,可一进门,我们彼此一眼就认出来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重逢,见到了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心中百感交集、万分激动。徐文耀虽贵为院士,但非常尊敬老师,十分谦虚,连连说“陈老师把我的中学数学基础打好了。感谢老师!感谢绥德城郊一中!”我们谈得很开心。别时,他还一再邀请我们去他家看看!

没过多久,我们应邀到他家去串门。文耀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家四世同堂,九十多岁的老母依然健在,两个女儿都有出息,孙儿们也很乖,夫人邓先锋是四川成都人,非常贤惠,做得一手好川菜,文耀的厨艺也不错,包饺子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有时还要背老母亲上、下楼,一大家十多口人恩恩爱爱,和谐相处,令人羡慕。

文耀是一位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优秀学者,修身、齐家,在科学上亦颇有建树。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文革后中国新一代十八博士之一。他是绥德县徐家坪人,1944年生,1955年至1961年在绥德城郊一中读书,1961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地磁、地震预报、震源物理研究,1978年考取中国科学地理物理研究所研究生,1979年年留学美国,回国后获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晋升为研究员,1993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誉,1996年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7年获得国家海洋局科学进步特等奖等。

文耀在中、美、英、法、日、瑞等国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要成果有1980年首次发现“行星际磁场反向扇形效应”并提出解释这种现象的“共轭电场”机制,建立了产生扇形效应的磁层一电离层三维电流体系,大大提高了世界数据中心A(WDC-A美国,波德尔)由地球磁场推断行星际磁志扇形结构的准确率;1981年首次计算出包括极区在内的全球L(地磁太阴日变化)电流体系,用三维发电机理论研究了L电流体系的产生机制,理论与观测很好吻合;1983年最先提出“中国地磁场嵌套模型”,推导出既包括地球主磁场的内源场部分,又包括外源场部分的矩谐级数表达式,结合使用球谐分析,建立了全球、中国、华北三个层次的地磁场嵌套模型;1985年又提出中低纬地磁子午台链思想,研究出一整套用中低纬地面观测手段诊断和监测地球电磁环境的方法,为研究日地能量耦合和磁暴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用磁流体冻结场理论,首次得到地核表面无通量线运动的全速度;1992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地磁指数—“Sq指数”,用于描述地磁太阳日变化的结构和强度特征,对中低纬大尺度电流体质的时空特点和物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1996年提出普遍适用的“半开磁层模型”,用地面和卫星观测资料,求得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函数的一般表达和参数。同年实现了磁层亚暴电流体系主要成分(驱动过程和卸载过程)的定量分离,推动了磁层—电离层耦合的定量研究;1998年根据地磁场形成的物理过程,对组成主磁场的成分进行了定量分离,并研究了各种成分的空间结构及其长期变化;2001年提出了一种延长地球磁场模型序列的方法,将现有1900年至2000年共100年的模型序列延长到2150年,得到长达150年的序列。

徐文耀出自绥德的一个贫寒农家,但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年在绥德城郊一中(现为绥德一中),我教他班的数学,他全面发展,各科成绩皆优,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他思维严密又富有想象,特别爱提问题。当年给他班上课的老师无一不觉得:文耀是块好材,又有惊人的钻研毅力,将来若得高人指点,有望成为像华罗庚一样的大师。他果然没有辜负母校老师们的期冀,后来成了大科学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忆往昔,在涛声不息的大理河畔,在绿枊成荫的绥德城郊一中的校园,在那艰苦却又昂扬奋发的岁月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而今,过了半个多世纪,我们在首都重逢,一见如故。

俗话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文耀正是一位响当当的绥德汉。我们绥德能出这样一位院士,是绥德的光荣与骄傲,也是绥德一中的所有老师们的莫大荣耀。

(作者系原绥德一中教师)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313659

执行时间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