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论坛您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栏目 >>委员论坛

加快转型发展 打造榆林能源型经济升级版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584次     时间:2014年04月09日

市政协经济委

转型发展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但是其关键和核心是经济转型。如何加快转型发展,这既关系着当下经济平稳运行,又关系未来榆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如何认识榆林经济发展现状?

面对资源型城市固有的资源依赖惯性,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主动转型”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2846.75亿元,增速为8.8%,增速虽然从全省排名来说比较靠后,但由于我们的基数高、经济体量大,从全球、全国范围来看仍为中高速增长。CPI控制在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1%13.1%。财政总收入668.9亿元。可以说,在全球经济尚待复苏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能源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这样一张“成绩单”确实来之不易,这也再次验证了榆林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当前,我们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用我们自己的来说,就是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榆林仍然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经济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模式过于依赖矿产资源,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能源产业一业独大,单一化、重型化、初级化和同质化趋向明显;二是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主要以生产输出原煤、原油、天然气或初级产品等为主,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三是缺少有竞争力的本地优势企业,我们虽有强势的能源产业但没有强势的本地能源企业,本地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还不够规范,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四是人才短缺,特别是缺乏理念先进、懂经营善管理、勇于开拓进取的经济领军人才和科技人才。

二、如何看待未来榆林的经济成长?

    总的来看,我们经济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再现长期两位数增长速度的可能性较小,但未来的发展仍然乐观、仍然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这是因为,我们有市委、市政府坚强正确的领导、有丰富的资源禀赋、有过去三十多年快速增长奠定的良好发展基础、有中省倾斜政策和各个专项规划项目的支持,特别是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市场化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混合所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将迸发出更大活力,这都将为榆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我们未来发展可能的优化选择是: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注重减少资源的大量消耗,注重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加快产业转型发展,逐步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如何加快榆林的转型发展?

转型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潮流,不转不行、转得慢了也不行,问题的关键是转什么,如何转,转向哪?这一点我们必须立足市情,抓住机遇,转思维、促改革、抓落实,具体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把握市情,在转换认识思维上有所突破。科学把握市情,是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和政策的基础。首先要转换认识和思维的视角,要“跳出榆林看榆林”,要把榆林经济放在省内、国内乃至世界的大市场、大环境下来考量,寻找机遇,弥补差距,善于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推动榆林经济发展。其次要有危机意识,在区域经济竞争中我们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如何在竞争中胜出,就需要我们不断自我加压,尽快培育和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第三要坚定发展信心,全面认识和把握市情,不断凝聚改革共识,众志成城,推动转型发展。

2、依托资源优势,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有所突破。目前,资源仍是我们最大的比较优势,仍需要我们在资源上做足文章。总的是要依托资源而不是过分依赖资源产业,要延伸资源而不是单纯的原料输出,要超越资源大力发展替代性、接续性产业。资源是有限的,发展是无限的。要进一步优化发展和改造提升能源产业。可以有三个选择方向,即向上游发展、向下游延伸、向旁侧拓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资源性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推进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产业转变。考虑到水资源的制约和环境承载能力,要禁止在非煤炭主产区发展煤化工产业,在煤炭主产区慎重新上大型煤化工项目。二要大力发展非能源型产业。要着眼未来,做好潜在支柱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如扶持和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充分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特色农业;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目前装备制造业在榆阳、神木、横山等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要尽快在“点”上取得突破,着力在“链”上做出规模,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做大做强现代化的商贸物流,打造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要借助我市在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方面交通便利优势,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通过引进大型国内外企业在机场及制造业密集的区域设立物流配送园区,迅速提升物流业的专业化水平;振兴传统的特色轻纺工业,特别是要进一步做强做大羊毛防寒服产业,叫响“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注重领军企业的引进,注重区域外企业的植入,同时,要更加注重本土文化旅游企业的培育,搭建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宽广平台

3、着眼土地制度改革,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所突破。深入领会和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精神,紧紧抓住土地制度改革这一关键环节,在农村产权,主要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上下功夫,把握政策,吃透下情,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农地抵押贷款等,活跃农村金融,释放农村土地生产潜力。同时,要积极争取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一方面为项目建设置换建设用地指标,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有所突破。一要组织实施好省里在我市开展的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准入门槛,使榆林成为区域资金聚集洼地。特别是要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尽快组建成立由民间资本控股的“榆林银行”,鼓励发展村镇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同时,也为充裕的民间资本寻找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出路。二要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民营实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要高度认识民营实体经济对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强化引导,规范管理,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要大力培育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总结我们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善于借助外力做大做强本地企业,进一步促进企业间资源、技术、资本、人才等的有效组合,优化配置。三要积极培育本土上市公司。组建和培育上市公司,不仅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巨额资本,而且还可以藉此规范企业生产经营,从根本上改变我市产业组织普遍落后的局面。近几年来,我市的一些本土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具备上市条件,但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完成上市,建议市上成立促进企业上市办公室或领导小组,建立有关工作机制,指导、服务本土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四要努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直接融资,如发现行企业债券、私募股权基金等。只有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如债券市场、投资基金、信托投资市场、保险市场等,才能拓宽资金投资渠道,也才能有更多途径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强化人才支撑,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未来的经济更多的要靠人才科技来支撑。一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大力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事业。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通过教育发展开发人力资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要把地下的物质资本转化为地上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榆林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应从战略高度看待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研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促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二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要引导现有企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技术水平。要规划和实施传统产业改造项目,提升研发设计、核心制造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将发展重点从追求产能增加、规模扩张转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真正把着力点放在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上。总之,要想在与周边地区同质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能占领市场,只有创新才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97202

执行时间3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