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论坛您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栏目 >>委员论坛

关于加快榆林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121次     时间:2014年04月09日

市政协委员、市工信局副局长  王为东

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把“信息化”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把扩大信息消费作为调结构、扩内需的主要措施;陕西省政府启动了智慧陕西建设,制定了《“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132017年)》。娄勤俭省长在今年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也指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打造经济的升级版,关键就在于提升信息化水平”,“把做大做强信息产业作为推进信息化的重要任务”。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幸福榆林的主要抓手之一。

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数字榆林”建设的基础上,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重点,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编制了《智慧榆林顶层设计》和《榆林市政务信息化20132016总体建设方案》,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根据2012年陕西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白皮书数据,榆林市信息化发展指数为0.614,在陕西省排名为倒数第二,仅高于商洛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建设综合统筹力度较小。各行业、各部门主要以纵向建设为主,全市层面的统一规划指导滞后,导致数据不一致、信息不能共享,同时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二是信息化人才匮乏。信息化发展受资金、技术、人才、思想观念等原因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加之编制、经费等原因,导致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三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少。市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是根据201177日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29次)决定,由于资金问题,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建设内容于20123月建成投运,支撑榆林市四大班子及各部门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应用,已为十多个部门的10多项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支撑服务,最近尚有20多个部门40多项业务应用系统要部署在平台上,但由于资金问题平台提升工作滞后,机房、网络、主机、存储等已满足不了为这些应用项目提供支撑。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由于资金问题,不能完成国家级验收。仅这两个项目就缺资金近7000多万元。据我们初步了解,近两三年内,各部门的信息化项目资金需求近5亿元,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是导致许多信息化建设无法发挥作用、导致我市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四是信息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制和信息安全责任制尚不健全,应急处置准备不足,缺乏相应的对策和保障体系,信息系统整体防护能力低。五是信息产业规模小。我市除了信息服务业较活跃外,信息产业生产企业几乎是空白。

  根据《榆林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智慧榆林顶层设计》,到2017年,榆林市信息化总体水平攀升至陕西省中上游水平,争取进入西部先进地市行列。改造和提升榆林市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资源统筹管理,基本建成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体系;通过“两化融合”工程,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智慧城市总体框架搭建完成,全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超过0.85,为榆林市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强化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重点领域突破”的原则,全面推动榆林智慧城市建设,建议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巩固体制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榆林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统筹推进榆林信息化建设。工信局要按照三定方案职能要求,确实承担起全市信息化管理职能,负责提出全市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划和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审批、核准全市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编制市级信息化专项资金安排计划,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未经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同意的信息化项目,财政部门不予安排资金。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制度,统筹推进榆林市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加大财政投入,增强市场配置功能。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增加信息化专项资金的财政预算。加大对前瞻性、基础性、公共性、示范性、信息化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基础项目、重点项目建设和维护资金保障;加快新闻大厦榆林市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新机房建设,加快榆林市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安全生产监测平台等平台和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一批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创新政府扶持资金支持方式,通过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形式,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吸引各类企业参与榆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多元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参与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三、推进试点示范,搞好考评监督工作。

根据工信部门顶层设计试点工作要求和《陕西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业务梳理与信息资源设计及市县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设计试点工作(第一批)的通知》,搞好业务梳理试点工作。把信息化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奖惩机制,定期考核评价信息化建设应用情况

四、坚持综合防范,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贯彻“积极预防、综合防范”的方针,始终坚持建管并重,坚持安全与效率、成本统一考虑,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密措施和制度,落实安全保密工作责任制。信息化建设方案必须有完善的安全设计,安全系统要做到与信息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公安、保密、机要、国家安全等涉及信息安全的管理机构要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在各自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联动机制,严防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侵扰,确保我市的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五、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加快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按照“两化”深度融合要求,搞好30户市级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建设提升,以点带面,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工业化发展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信息消费以及三星项目在西安落地的契机,搞好三星配套产业引进工作。利用我市能源、地理等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信息产业,加强规划研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把信息产业培育成榆林新的支柱产业。

六、加强人才建设,推广重大应用项目

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完善信息化人才培训、引进机制,把信息化培训列入市委紧缺人才培训计划。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教育等机构联合培养信息化紧缺人才。组建信息化建设专家顾问组。增强信息化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人才资源,发挥社会各界信息化专家学者的参谋咨询作用,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建信息化建设专家顾问组,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深入开展宣传,积极推广国内外智慧城市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七、制定相关配套文件,促进工作有序发展。

 在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陕西省《“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13-2017年)》《榆林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的《榆林市信息化基础资源共享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的基础上,为了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有序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建议行业管理部门在加大信息化工作力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关配套文件,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发展。如尽快出台《关于加强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或《榆林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7》等相关配套文件,以此来指导未来一段时间的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榆林智慧城市建设。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97382

执行时间2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