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领导言论

领导言论您当前位置:首页 >>领导言论

白玉仁在市政协二届二十五次常委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623次     时间:2009年11月30日
                                                 在市政协二届二十五次常委会议
                                                             结束时的讲话
 
                                                       (2009年5月20日)
                                                                白玉仁
 
各位副主席、各位常委、同志们:
这次常委会议在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开得很好。这次常委会的主要议题是专题协商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如何确保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协商金融危机对我市能源经济的影响和对策。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听取了财农委《关于金融危机对我市能源经济影响的调研报告》,在昨天下午的分组讨论中,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今天早上,市政府20多个相关部门以及有关省属单位和各位常委及县区主席,进行了面对面的专题协商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总的来看,这次常委会议开得比较成功。第一,会议准备充分。本次常委会议协商的议题是年初主席会议经过审慎考虑,充分酝酿确定下来的。调研报告的形成又是经过调研组全体同志夜以继日、辛苦耕耘、精心打造出来的。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市政协成立以来继“三大调研”报告之后,又一篇选题准、调研深、分析透、建议高的调研报告。《报告》凝聚着调研组全体同志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执着精神;《报告》洋溢着调研组全体同志深爱榆林、忧国忧民的浓浓情怀;《报告》展示了调研组全体同志为市委、市政府分忧解难、建言献策的政治风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调研报告从选题到调研,从立论到谋篇,从修改到完善,始终倾注了乔万荣副主席的智慧和汗水。乔主席不顾身体多病,年事已高,废寝忘食地为榆林人民的富裕呕心沥血,奔走呼号,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确很不容易!我希望大家都应当学习乔万荣副主席“我为人民鼓与呼”的刚正之气和具有国学大师王国维治学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政协常委会向北师大刘学敏教授、乔万荣副主席和调研组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二,会风良好。这次常委会的到会率比较高,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在面对面协商中,各位常委和县区主席都能积极建言,认真履职。特别是20多个列席部门的领导同志们,也大都能够善始善终参加会议并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和采纳各位常委和县区主席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三,会议成效明显。会议对《报告》的修改完善和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会后,大会材料组尽快将这些意见建议整理上来,以常委会建议案的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作决策参考。同时,对于报告中的一些时效性较强的重要建议,经有关会议研究后,可转化为市级领导领衔督办的提案,并由提案委抓紧跟踪督促办理。研究室要协调新闻媒体,全方位深度报道这次会议的情况,以及会议成果的转化情况。我深信,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沉着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榆林经济科学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综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确保榆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再讲三点意见:
一、辩证思维,提高认识,进一步坚定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
所谓辩证思维,是和形而上学思维相对而言的。辩证思维是我们认识任何事物都要坚持对立统一(矛盾)、变化发展和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却是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看问题。我国古人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包含着朴素辩证思想。我们要辩证认识金融危机,既要看到这场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因素,更要看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因素。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百年一遇、地动山摇”,重点表现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信贷紧缩,房地产市场降温,投资信心受挫;固定资产投资减缓、部分企业倒闭,工业利润降低;失业人口增多,农村隐性失业增加。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生病了”,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也必然被“传染”,也必然要“吃药”。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条铁的规律。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榆林带来的挑战或者说负面影响,我认为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信心受影响。市场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信用经济、信心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信心危机。对榆林来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家、创业者、老百姓和干部的信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是出口受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榆林实体经济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能源产品出口的下降。
三是投资受影响。随着全球资金趋紧,欧美国家对外投资力度明显减小,间接造成我市吸引外资的难度加大。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货币紧缩,也加大了我市企业“走出去”投资融资的风险。
四是消费受影响。股市暴跌导致财富缩水,房产低迷使人们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不看好,对收入和就业的预期不乐观,都会影响居民的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造成消费市场萎缩。
五是民生受影响。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必然引发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就业难,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和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
但是,如果我们辩证的去看,我们会看到挑战包含着机遇,困难孕育着希望,而伴随着挑战的机遇往往是最大的机遇。我认为这场危机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六大机遇:一是中省调整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带给我们的机遇(省政府27条);二是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非能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后续发展带给我们的机遇;三是吸引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投资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四是吸引国内外来榆高端人才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五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六是吸取国内外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综合分析“五大影响”和“六大机遇”,我可以负责任的讲,机遇大于挑战。为什么这样讲?让我们再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一下国际金融危机和榆林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认为,前者说到底是外因,后者才是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我刚才提到的“五大影响”,其实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的能化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至于其他如消费信心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低迷、周边产品同质挤压、民生问题的存在等等,都是我市原来就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只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使得这些固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更加令人关注,正象一个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一旦遇到流感他非感冒不行。如果是一个重病人,一旦遇到外来病菌的侵袭,那必然是雪上加霜。如果不及时动大的手术,此人必然会奄奄一息、每况愈下。当然,我们榆林经济虽然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困难,我们经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榆林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还是好的。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截至目前这些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为182.94亿元,同比增长6.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37亿元,增长1.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3450万吨,增长13.2%;原油189万吨,增长10.%;发电量70.99万吨,增长17.9%;精甲醇23.03万吨,增长21.7%;天然气30.13亿立方米,增长2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14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53个能化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7.1亿元,增长4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35.1%,增幅为全省第一。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成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榆林经济苦练内功,下大力气,花大功夫,狠抓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南北统筹发展、富民强市工程、干部作风整顿……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危机,我们都能够沉着应变,处变不惊,化危为机,化险为夷。我们要相信这场金融危机对榆林经济的影响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在的,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远的,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我们要象受到金融危机非常严重、而应对很成功的广东东莞市一样,“忍得住暂时的阵痛、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慢、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忍得住社会上的种种非议”,任尔东西南北风,吾自岿然不动!各位常委、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坚定信心、知难而进,科学发展树路标,未雨绸缪搞创新,矢志不渝抓转型,咬定青山强科教,披荆斩棘正世风(党风、政风、民风),富民强市定成功!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榆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十分繁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市政协是一个被人们称赞为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敢于直言的地方。党委政府遇到难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更要有办法、有能力为他们分忧解难。协商要商在关键处,监督要监在要害处,参政要参在点子上。综合分析《报告》和常委们提出各方面意见,我认为,应对金融危机乃至应对今后各种形式的经济危机,我们都必须坚持不懈地重点抓好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求创新、搞统筹、抓民生这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保增长。从我们榆林市来看,目前保增长的压力并不是很大,最大的压力在于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我们引以自豪的连续七年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省,这个原因比较简单,就是我们七年来的主要增长点一直是依靠第二产业中的能源经济快速增长,而不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果榆林能源经济发展一旦出现大的波动,榆林保增长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我们建议保增长、确保持续增长的重点是推进能源产业升级转型的同时,要象抓能源经济、抓双创、抓计划生育一样,抓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把非能源经济的发展与能源经济的发展同等重视,同等对待。一要紧紧依托中石油、神华、美国陶氏等国内外十大企业集团,促进投资,加快项目落地。二要重点发展神华陶氏煤化工、兖矿100万吨煤液化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加工转化项目,打造煤电材料、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三要加大政府、银行、企业联动力度,利用好取消银行贷款规模机遇,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四要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民营企业是榆林经济的后劲所在,如果民营企业发展不起来,实现榆林经济跨越式发展就无从谈起。五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要把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榆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榆林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增收基础;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让农民分享加工增值环节的收益;要坚定不移地做大畜牧业,充分发挥其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主导作用;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尽可能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要切实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六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切实抓好物流园区建设、房地产业、农村消费市场、旅游业和新型服务业(电子信息、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社区服务)。
第二,调结构。调结构是促进榆林产业可持续发展、榆林环境可持续发展、榆林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调结构就是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我们榆林要解决“三大失衡”、“三大瓶颈”的问题,就应该象辽宁省的阜新市学习。阜新市是辽宁省的煤电城市,这座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新中国成立以来,阜新被誉为“共和国的发动机”,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煤炭资源的由盛转衰,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阶段性。上世纪末,由于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阜新的各种矛盾凸显,“九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幅仅为2.1%,比我们的西部地区还低;市本级和七个县区全部靠省补贴过日子;下岗失业人员达1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7%,居辽宁之首;城市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特困居民达18万人,占市区人口近1/4;城市出现了大面积采煤沉陷区……
紧急突围!走出谷底!重新振兴,成为阜新市人民的强烈愿望。2001年5月28日,阜新市召开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大决策。阜新经济转型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1年12月,阜新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市。经过七年转型、七年调整、七年奋战,阜新解决了资源型城市经济顺利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性难题。一是经济发展实现历史跨越。国民经济结束了“九五”时期低速徘徊局面,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连续三年居辽宁首位。二是接续替代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以煤电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以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新型能源、煤化工产业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配套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初步形成。三是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七年累计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482万亩,超过“九五”前全市有林地面积的总和,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21.7%上升到2008年的32.1%。阜新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和循环农业示范市。四是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七年累计实现实名制就业32.4万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由全省首位降到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327元增加到10100元,年均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123元增加到5050元,年均增长24.0%。总结阜新市调整产业结构、成功转型给我们榆林的启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把握转型的最佳时机,未雨绸缪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能够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成熟阶段主动转型可以比较平稳地、以较小的代价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必须因地制、科学地选择转型产业。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应由单纯地注重资源要素向注重多元要素转变,实践证明,只有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避免“矿竭城衰”的局面,阜新的经验和教训必须汲取。三是产业转型必须与解决就业问题相结合。资源的衰竭伴随着大量工人的下岗,因此转型产业中既要有可以带动地方发展的龙头企业,也必须发展诸多能够充分吸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四是产业注重各类人才的培养。很多城市也想在资源以外的产业方面有所发展,但往往苦于人才的匮乏,最终又搞起了资源型产业,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挖掘和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五是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国家政策措施支持相结合。对于面临诸多问题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言,国家的政策措施是走出困境的有力支撑,而政策措施也必须通过资源型城市自身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扩内需。扩内需就是扩大内部的消费需求。实事求是地讲,我国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我市更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我市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广大老百姓特别是消费的主体,广大农民手中并没有多少钱,即使有点积蓄,主要用于养老、看病和孩子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是我们的消费品过剩了,而是相对于多数没钱的群众来说过剩了。他们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主要是缺乏消费能力。用经济学术语来讲,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特别大,但要有抓手来拉动。一是要进行农民的转移,让农民在城市就业,增加农村消费能力。二是对收入结构进行调整,这不单单是发消费券、家电下乡等举措,我国目前是企业收入在上升,居民收入在下降,企业储蓄率在上升,如何让老百姓手中有钱,是一个值得各级政府思考的问题。三是加强社保体系建设,让人们花钱无后顾之忧。因此,从我市来看,扩大消费需求,关键是要关注两大消费群体、培育八大消费热点,形成以“2+8”为重点的消费新模式。两大消费群体,就是农民和农民工群体;八大消费热点,就是住房、汽车、旅游、通信、商贸等5大传统消费热点和文化、健身、信息等3大新兴消费热点。要把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挖掘农民工消费潜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培育消费热点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改变“储蓄过多、消费不足”现象。特别要切实抓好“四个收入”:引导农民积极发展以“四季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扩大经营性收入;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化大转移”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增加工资性收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政策惠农、反哺带农、产业兴农、劳务富农、科技强农等一系列措施,增加政策性收入。
第四,求创新。从调研报告中不难看出,制约我市能源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是机制、体制、政策等许多非经济因素,涉及到中央与地方、中省企业与地方企业等多种利益纠葛。在利益的博弈中,我们常常处于弱势,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全力维护地方的经济利益。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中省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是建议集中精力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推进油气水电等资源性价格改革,呼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二是建议省上在煤炭资源配置上继续向地方倾斜,落实地方转化企业配置煤炭资源的需要。同意榆林按照与陕煤合作的模式,参股今后境内相关转化项目的配套煤矿开发。支持我市加强对企业转化剩余统一管理。三是建议省上将目前我市已有盐井的探矿权批给地方,促进南部县以资源进行盐化工项目招商引资。四是建议省上将榆林列为资源型城市试点,通过省级立法和出台配套政策,建立补偿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及具体治理标准,确保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恶化得到有效遏制。五是建议省上把榆林确定为科技体制、机制、管理创新试点市。支持榆林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批准我市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
第五,搞统筹。要围绕能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以草、羊、枣、薯小杂粮、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为重点,以设施农业为载体,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全省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并重的工作思路,加强榆林中心城市建设,实施一批城市标志性工程,建设立体绿化城市。抓住省上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加大重点镇的建设力度。推进土地、户籍等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就医、教育、文化等制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入境问俗经、义务教育均衡化、社会保障均有化、环境保护均控化和基础设施城镇化。
第六,抓民生。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生高于天。建议市政府要继续坚持公共财政“四个倾斜”,即向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向贫困地区、向农业农村、向弱质产业倾斜,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加快完成“民生八大工程”投资30亿元的建设任务,重点解决群众住房、看病、行路难等问题。积极推广子洲“希望诊所”做法,稳步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全面启动神木、府谷、定边三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及农村五保户保障水平。建立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制度,推行特大灾病救助制度。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适当降低城镇失业、工伤等社保缴费比例,并向特殊调整对象倾斜。市县两级财政应重点搞好重点村的基础设施、住房、生态环境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今年要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确保达到14300元,力争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达到4000元。
三、增强责任,认真履职,为应对金融危机献计出力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榆林科学发展,是当前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应该密切关注的大事。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积极作为,顺势应对,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凝聚智慧,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努力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要在增强信心主动应对上有新作为。
克服困难,发展经济,信心是金。要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落实到激发信心,鼓舞斗志,奋发拼搏上来。理论清醒才会行动坚定。要加强对政协委员的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政协委员知宏观、识大局,密切关注金融危机的蔓延趋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引导政协委员找准服务大局,战胜金融危机的切入点,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政协组织要把确保增长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任务和内容。通过专题调研、视察、提案督办、社情民意反馈等多种形式,针对本地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在当前的形势下,要以战略思维谋划发展,以辩证的观点推动发展。要引导政协委员做好困难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为企业送温暖、送岗位”、“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帮助困难企业共渡难关。政协组织要应用多种渠道,围绕职工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问题,开展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动员政协委员、各界人士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困难职工和返乡农民工的管理服务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解决就业困难,积极鼓励有专长有能力的政协委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二要在维护民利上有新作为。
    面对经济寒冬,要多做顺民意、暖人心的工作,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履职重点,要特别关注少数困难群体,切实做到分民忧、帮民困、解民难。一是要满足群众致富诉求。发展是民生之源,政协要围绕推动全民创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二、三产业,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就地就业、创业,开辟农村新的就业门路,健全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等献计献策。同时,动员经济界委员,采取一帮一方式,带动群众创业。二是要满足群众就业需求。就业是民生之本。市政协委员中的民营企业要承诺不裁员、不减员。同时,围绕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开发公益岗位等建言献策。三是要满足群众科技文化需求。要高度关注提高人力素质问题,发挥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职业培训,传授现代农业技术,为迎接新一轮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三要在服务发展上有新作为。
    人民政协包容各界、联系广泛、人才聚集。要把政协的人才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政协智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政协团结民主的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当前,政协工作重点就是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紧紧围绕发展大局,特别要着力在推进以高科技现代工业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具有建设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要集聚合力,突出团结和民主的主题,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做好新社会阶层工作,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困难、战胜危机。要广泛收集民情、反映民意,使群众关心的、社会关注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努力营造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要在开拓创新上有新作为。
  政协组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各项工作。要善于在探索中创新,积极主动地开拓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如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坚持少而精、专而深的原则,把政协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更深、更透、更扎实;从新社会阶层的特点出发,做好团结工作,把政协的联合搞得更为广泛;加强政协专门委员会建设,把专委会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活跃政协委员活动,使广大委员更加坚定信心,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多献智、多出力、多奉献。要注重在创新中提升,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制度,使创新成果得到巩固、创新经验得到发扬。要努力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不断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各位委员,同志们,中华民族从来都有在危机面前不屈服的传统,我们要把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化为战胜困难、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强大动力,以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创造更加突出的业绩,在我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96557

执行时间6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