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当前位置:首页 >>榆林文史

绥德新秧歌的诞生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811次     时间:2006年01月11日

1940年3月1日,绥德老百姓敲锣打鼓奔走相告:2月29日深夜,国民党绥德第二督察专员何绍南,带上伪政府和伪保警司令部1000余乌合之众仓皇逃走。统治绥德28年的白色政权从此土崩瓦解。

3月份,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三五九旅王震司令员兼任专员。1941年特委改地委,郭洪涛任书记,管辖绥德、米脂、佳县、清涧、吴堡、子洲6县。

绥德获得解放,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当家做了主人。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人民政府,反对剥削,讲民主,讲自由,搞选举,实行减租减息,提倡耕者有其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起来。每年正月里城乡都要闹秧歌,庆祝五谷丰收,庆祝美好生活。

三区闹出新秧歌 解放头两年,绥德城里只有市政府组织的一班秧歌。1943年春节,三区(自家沟)在一伙年轻文艺爱好者的鼓动下,自己组织了二班秧歌。这班秧歌与众不同,他们紧跟形势,自编自演好多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小节目。由于新颖真实,表演精彩,深受观众欢迎,人们都廿牡新秧歌"。

三区新秧歌,改变了过去的伞头引场子,变成了镰刀斧头领头;挂鼓子的、包头的、蛮婆蛮汉扭场子,变成工、农、商、学、兵扭秧歌;酸溜溜的练子嘴、扳水船,变成了新内容的扳水船,新词快板三句半,新编禁赌、抗日、大上产等新内容的小节目。《破除迷信》小剧还参加了边区秧歌竞赛,获得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奖旗一面。

三区新秧歌的出现,不仅受到了群众的喜爱,而且引起了地委的重视,认为秧歌演新戏、唱新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唱出了老百姓心里的话,演出了老百姓喜爱的戏,符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站在工农兵一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决定新秧歌要在全区全面推广。

抓试点搞样板 1943年冬,地委宣传部派岳瑟、吴江平两同志到三区蹲点,专门指导排练新秧歌,抓试点,搞样板。

他们吸收了鲁艺文工团来绥德演出新秧歌的精华,结合当前抗日、大生产、移民、禁赌等中心工作,发动群众出谋献策,保留原有的优秀成分,重新编排了一台新型大秧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群众是文艺活动的主体力量,赶腊月二十三,大秧歌和小节目全部排练好。预演后,地委领导非常满意。

新秧歌轰动绥德 1944年春节秧歌出台早,正月初一,三区新秧歌一上街,一下子就轰动了绥德城。

大秧歌,形式新颖,热情奔放。斧头带领一队白衬衣蓝工人裤的男工人,镰刀带领一队蓝花布衫红绿裤的女农民,两队人马人人手舞彩绸;中间扭的是满载丰收果实的水船,坐船的是女农民,扳船的是两个老少农民船公;学生手拿书本,商人手拿算盘,八路军战士手握钢枪;中间夹着杜鲁门背着宋美龄、蒋介石;东条英机毗牙例嘴手拿指挥刀,胸前纸牌上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肥头大耳的狗地主背着"打倒地主黄世仁";骑毛驴的是女农民,赶毛驴的是男青年,肩上搭链写着"移民开荒";老汉推小车老婆拉,车上插一面"支前"红旗;赌棍眼角糊满眼焦屎,背上背张升官图,写着"禁止赌博"。秧歌走出自家河,从南关梢进南城门,通过小街大街到吃凸,出西城门过板桥到西山寺,给地委拜年。

西山寺弗射弧弧的脑畔上早已挤满了婆姨娃娃,男人们都挤在院子里。从南关梢到天下名州,冰滩上全是追赶秧歌的人流,真是人山人海,像发大洪水一浪接一浪。

小节目,剧情生动,表演精彩。宣传禁赌的《王三宝转变》M赵富贵自新》,搞大生产的《刘二起家》、《军爱民民拥军》,救国抗日的《还我河山》、《革命人家》,移民的《夫妻逃难》、《南山好》,反面人物活报戏等,短小精悍,烩炙人口。

每天看秧歌的人像赶三月二十A的大会,四道大川奔走进城的人流,远远望去像一条彩色长龙,人头插人头,川流不息。所有商店初二都开门营业,卖饭、小吃初三全部上街,从东门媚到南关梢几十家打饼子的炉火整天不停,张、李两家点心铺日夜炉火通红,点心棵馅一天炉的赶不上一天卖,黑粉、碗托、羊杂碎一过中午全部卖光,大小旅店客人满,家家户户有亲戚。老婆婆老汉汉婆姨娃娃早早就站在铺讫台上等着看过街秧歌。大南门洞里的人流,像大河里的旋涡来回涌动。

新秧歌,演到穷人受到地主剥削压迫时,观众热泪盈眶;唱到共产党解放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时,群情激昂拍手叫好。这种深得人民群众喜听乐看的文艺演唱形式,新颖生动,效果好,贯彻了毛主席"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的指示。

推动全分区新秧歌运动新秧歌,是毛主席《讲话》发表后出现的新文艺现象,是鼓舞群众,坚持战斗,建设边区,生产支前的有力宣传形式。地委决定成立绥德分区文工团,下乡专演新秧歌,推动全分区新秧歌运动。

1944年2月,绥德分区文工团成立。按照地委习仲勋书记"文工团要全心全意为绥德分区五十万人民群众服务,要面向工农兵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的农民群众,首先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要占领庙会阵地,把旧内容赶下台,换上新内容,向人民群众作宣传教育"的指示,分区文工团,还有抗大总校文工团和一二0师独立一旅战斗剧社,三大新文艺演出团体深入全分区农村宣传演出新秧歌。

乡亲们把文工团叫作毛主席的宣传队。

同时,绥师、米中增设文艺班,培养专业文艺人材。各城镇完小组织新秧歌,逢集遇会上街宣传演出。一个新秧歌运动很快在一分区全面推开形成高潮!

1945年春节,全区城乡的秧歌都成了新秧歌。(徐兴国)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717

执行时间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