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文史
185队与神府煤田
榆林地区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有很多种矿藏,但长期无人间津,称之为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煤田地质勘探,历史上因某种需要,断断续续搞过局部、单项工作,只有1982年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的185队受命在榆、神、府一带大面积、全方位普查找煤是史无前例的。
1、历次地质勘探始末据资料记载:陕西省陕北考古队考古证明,"在公元前295至前251年陕北己用煤作燃料,并具有简易煤炭开采技术的出现。"考古还发现陕北神木县窟野河上游、秦长城敖包梁段,"城垣的夯层中夹有煤炭灰和未完全燃烧的煤渣"。这段长城是战国末期秦昭襄王(前309—前305)时修筑,是迄今在中国境内发现用煤作燃料最早的古代遗址,也是我国发现烧煤最早的唯一记载。
沈括(1031~1096)任棚延路(今富县、延安)经略使时,曾踏勘了陕北的石油和石炭,并将宋代陕北居民以煤作燃料的情形写进了诗中:"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农人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老一辈著名地质家王竹泉、潘仲祥等,到陕北作过地质调查,踏遍了延安、榆林各县主要的川、沟、梁、峁,搜集了大量地质资料,发表专著,确认了陕北的地层构造属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是我国华北产煤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给后来找煤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极差,这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长期无人间津。这里的煤田地质工作最早始于1956年7月,经这次调查,陕西省工业厅资源调查勘探队提交了《陕西省横山煤炭普查报告》。
1958年,郑州煤田地质学校受原西北煤田地勘队委托,派出120多名师生的普查找煤队,在榆林、神木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勘探工作,测制1:10万地质填图2500平方公里,写出榆林、神木区域侏罗纪煤田踏勘报告。
1958年,煤炭部地质勘探公司185队在榆林县城一带,进行煤田普查勘探,提出《陕北株罗纪煤田榆林矿区归德堡古城滩普查找煤报告》、《陕西省榆林专区煤田预测报告书》,第一次提出榆林专区是陕北煤海的看法。
1959年至1960年,榆林专区也曾两次组建煤田地质勘探队,并在榆林——横山一带开展煤田地质普查工作,因设备、资金、技术等困难,相继下马,不了了之。
1964年,陕西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94队又在神府地区概查,提交了概查报告。
1973年,周恩来总理到延安视察,看到老区人民依然过着没有解决温饱和靠烧柴做饭的生活,不由地清然泪下。他谆谆告诫各级领导,要尽快解决老区人民的生活问题,要为陕北人民找矿。
1976年5月,榆林地区计划在横山建设10万千瓦火电厂,陕西省煤田地质部门派185队两台钻机在横山县境内波罗、樊家河一带进行地质勘探,历时两年,提出了波罗井田和樊家河井田的精查地质报告。这一勘探本应继续进行下去,又因种种原因,钻机被调离陕北。
1978年至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00928部队,按国家规定要求,在神木、榆林两县进行了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形成、分布状况,为以后开展煤田水文地质工作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础资料。
1980年,煤炭部把鄂尔多斯盆地列为全国三大找煤区之一,并要求在两三年内有所突破。根据这一设想,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提出了西进(彬县)、北上(神木)的口号。1980年5月,在地勘公司技术总负责人田明和、党委书记孙修昌同志的率领下,地质、煤研、设计相关部门的同志10多人,在榆林地区工业局长刘汉武同志陪同下,历经20多天时间,踏遍神府两县西北部的山山水水, 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钻探施工的初步意见。同年7月盛夏,106队组成15人的普查分队北上榆林野外踏勘,接着185 队总工程师季成龙率17名地质工程师也到煤田踏勘,兵 分八路,从神木高家堡一线向北,府谷孤山、新民一线向 西,直至陕蒙交界处,共900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地质调 查,并于1980年9月提出了《陕北株罗纪煤田神木、府谷 地区地质调查报告》,规划了神府煤田范围和勘探边界。
1980年10月31日,以186队为主,185队参加,共同 编制了《陕北侏罗纪煤田神木、府谷、榆林地区普查找煤方案》。
1981年4月,186队506钻机从关中调往陕北,在神木红碱淖一带开始找煤钻探。506钻机是5月6日开钻,克服了缺水、沙子埋钻机、队员生活难以适应等重重困难,艰难地打出了第一钻。这一年共打5个钻孔,孔孔见煤,煤层埋藏之浅,煤质之好,出乎地质勘探工作者所料,彻底否决了"神府煤没有工业价值"的误传误导。
按理说,打开神府煤田"黑色宝库"第一钻是186队506钻机全体员工之功绩,作为煤田勘探队伍能找到这样的宝地是求之不得的,是英雄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但是却不知何故,这支队伍在当年初冬匆匆撤离。
2、185队奉命挥师北上,挺进神府
1982年在山东参加兖州会战的185队全部调迁北上,队部立足点是榆林,搞基地建设,安营扎寨,在榆神府开战。这一举措对当地政府和人民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理所当然地应受到地方欢迎,并提供方便,尽东道主地方服务之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从解放以来,在这块被遗忘的土地上,对所有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都是隶属于政治任务或某一需求蜻蜓点水而已,从未有任何一地质部门做过系统的全面普查勘探,都是有始无终不了了之。这种印象,无疑对185队立足陕北极为不利,个别人认为鸡窝里不会落下金凤凰。1982年初185队队长来永春前来榆林和地区工业局洽谈征地、修建队部办公楼、 钻机上神府开钻事宜。工业局积极协助185队开展工作, 局长刘汉武陪同来永春队长在榆林南郊、北郊、东沙、西 沙四处筛选地址。初拟在榆溪河西部流动沙丘处征几十亩沙地,但很费周折,久拖不决。工业局只得拟提案,提交 专员办公会讨论。当专员办公会决定同意征收,以示支持,并通知榆林县执行,此事才得已解决。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185队并不气馁。这个队组建30多年,曾南征北战,有过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印记。文革期间,三 线建设需要,185队被送进秦巴山区,几百人的大军耗在 秦巴崇山峻岭之间,全队付出10年辛劳,耗资不少,只找 到1亿吨没有开采价值的褐煤。他们深知这次在陕北塞外开战,大有金娃娃可捞,所以横下一条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困难只能吓到懦夫。大队部办公地址没有,搭临时工棚开战,全队几百人马挺进陕北,各工区就位,5台钻机当年春天全部开钻。随着钻机一声轰鸣,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又一次拉开了普查找煤的序幕。
钻探过程中,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受风、沙、冰雹侵袭更是司空见惯。没有青菜、有时没有粮食、人机缺水等问题,真是无时不有处处遇。这些鲜为人知的困难一个个都被185队征服,钻机工人曾对新闻采访人员说,"当初听说陕北很艰苦,还不想来。要是真不来,会后悔一辈子,差点丢了金娃娃。"有的技术人员说:"干了一辈子煤田地质,还没见过这么大的煤田,人生能有几回搏。"
185队那年钻探任务是1·1万米,当年春天开钻,10月底全部完成任务,但是满足不了当年编地质报告的要求。钻机进尺是和经费捆在一起的,再超额钻探一部分,没经费。要多干,就要勒紧裤带,动用职工年终奖金。队长来永春、主任工程师白宗镛主动和各钻井队长商量,5位机长群情激奋,异口同声回答,要干,要达到年终提交编制地质报告的目标。推迟放假,推迟回家,经费不足自己搭上,一场超计划钻探又连续开战了。
3、一次别开生面的汇报会
12月9日185队向地区作了一次普查找煤成果汇报,榆林地委、行署全体领导,各部委、办、局、室负责同志百余人相聚一堂,听取了主任工程师白宗镛和有关技术人员汇报。白宗镐同志汇报时图文并茂说:今年施工钻孔24个,钻探工程量12038,5米。另有186队1981、1982年在神木北部钻孔14个,钻探工程量5253米;有内蒙174队,1968年至1969年在神木北部钻孔7个,钻探工程量2752米;在此施工区内,永文地质部门也曾经进行过施工钻孔。他们还调查了小煤窑51个,共见煤点计108个,含煤面积7894.45平方公里,依据这些资料,得知榆、神、府煤田储量(目前技术可开采的1000米以内)877亿吨,相当于关中地区4个煤田储量总和的10倍之多。
本区煤质优良,是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的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是良好的工业动力煤和城市气化用煤,也可以作低温千馏用煤的原料。
白宗镐同志一席精彩讲演、介绍,使与会人员听着听着惊呆了,听着听着茅塞顿开,赞叹不已,惊讶地说,原来神府煤田是沉睡多年的大宝库,正如老乡说的烂皮袄里裹珍珠。地委、行署领导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原来我们是坐在金山上过着贫困日子,并高度赞扬185队取得重大成果,为打开地下金库提供了金钥匙。中共榆林地委办公室将185队汇报资料以《迭阅件》形式送达各地,逢会必讲,广为宣传。185队随着工作成果的出现,也在塞北声威大振,地方政府各方面的政策对185队优惠了,倾斜了,什么农转非户口、招工指标分配、职工子女入学等优先考虑185队,队部大本营扩大基建用地,家属楼宅基用地也绿灯大开了,原认为185队是"飞鸽牌"的看法也变成了185队是"永久牌"了。民间对地质工作者的赞语、佳话广为传颂,185队地质功勋的红旗高高飘扬在榆神府大地。
4、185队年终提交地质报告的结论章节
1982年11月,185队提交普查找煤地质报告第九章"结论"中主要内容是:
此次大面积的普查找煤工作,从我队5台钻机全面开始施工算起至今仅9个月的时间;从186队1台钻机开始施工算起,也只有1年零9个月的时间。共施工钻孔38个,投入机械岩芯钻探工作量17792.44米,编测结合,完成1:10万地质填图90OOkm',采集各种样品1151个,物探测井15424实测米,小煤窑调查51个,及其他相应的控测量、工程测量、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控制含煤面积7894.4Skm,其他单位先后在本工作区内施工的各类钻孔中,经过分析可兹利用的共19个,总计各种见煤点108个,平均73·1lkm'有一个见煤点。
通过上述工作,对工作区地质特征及煤层赋存分布状况已初步了解,煤层层浸透基本搞清。主要煤层(或煤组)对比基本可靠,媒质特征己经有了相当了解。完成了设计中所提出的各项地质任务和公司下达的地质报告储量任务,达到了煤炭工业部制订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中对找煤阶段工作程度的要求,可以转入更高阶段的勘探工作。
煤炭工业部301地质勘探队147队1970年提交的《鄂尔多斯台向斜北部休罗纪煤田东胜地区煤炭资源普查总结报告》中,在我省境内获得D级储量1481087万吨,业经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批准。本次工作时,在该范围内增施钻孔8个,对储量级别作业重新评定,储量作了重复计算,其结果为D级储量1347748万吨,地质储量231371万吨,合计1579119万吨,比原计算储量增加98032万吨。
除上述范围外,其余广大地区,从未提文正式储量。经本次工作,获得新增D级储量6469889万吨,地质储量723792万吨,合计7193861万吨;全区共有D级储量7817637万吨,地质储量955163万吨,合计8772800万吨,并完成1:10万地质填图9000平方公里。
185队提交的《陕北株罗纪煤田榆神府勘探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彻底揭开了神府煤田面纱,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5、新闻煤体的报道
185队于1982年11月10日一份激动人心的普查找煤报告面世之后,新闻媒体以爆炸性的新闻作了大量报道,轰动了国内外各方人士,引起了广泛关注。1982年12月26日《陕西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储量达八百七十多亿吨,相当于渭北煤田探明储量的十四倍。"1982年12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了榆林有877亿吨储量的大煤田的消息;1982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榆林发现一个大煤田,储量达870多亿吨;1983年1月1日,《榆林报》头版头条新闻:"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区煤炭储量达877亿吨。"随之《经济日报》、《中国煤炭报》和省、市级地方报纸及其他新闻媒体也纷纷转载了这一重大新闻。从此神府煤田驰名中外,成为人们关切的热门话题。(刘汉武)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