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神府红三团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2405次
时间:2005年12月29日
神府红三团,全称“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三团”,是神府革命群众在申共陕北特委领导下于1934年9月18日组建成立的,是当年神府苏区的红军部队,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一支强劲的人民武装:红三团建团初期的主要领导,是红二十六军培训的,是陕北革命领袖刘志丹亲自带出来的。
万事开头难,红三团的诞生也历经了艰难曲折。当年,共产党领导神府人民开始“闹红”时,群众手无寸铁,国民党反动军警、地主恶霸与地方民团毫无俱心。闹红的群众,迫于反革命势力的强大,迫于武装镇压,纷纷要求党领导大家进行武装抵抗,所以,1933年2月,陕北特委就派张达志到神木南乡整顿党的组织。到年底,神木南乡便以贾家沟为中心,开辟出一块有20多个支部,几十个村庄在内的红色区域。要保护这块红色区域,没有武装力量是不行的,因此,7月间,温治恭从红二十六军返回,与马万里在神木南乡组织了个临时特务队,以刀矛起家,经过夺枪、买枪的多次失败,终于得到两三支枪,为组织红军准备了条件。中共陕北特委高起家抓会议后,马文瑞来到神木,传达了会议精神,决定在神木正式建立红军武装。10月18日,在神木南乡区委书记贾怀光主持下,成立了7个人的红军特务队,并正式贴出了“红军游击队”的布告,公开了神府红军的诞生。一个月之后,按陕北特委的指示,于11月7日在松树峰把特务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三支队成立后,红军捷报频传,极大地鼓舞了革命群众的斗争信心,红军的战旗公开飘扬在神府南乡山区和秦晋峡谷的黄河畔上。1934年8月8日,三支队在菜园沟梁上,与赤卫队一起,共上千人,围住了国民党盘塘驻军鲁仰尼连派来烧杀菜园沟群众的两个排。在战斗中,任敌军二排排长的中共党员刘鸿飞率部起义,另一个排被迫投诚,这就大大加强了三支队的武装力量,于是经陕北特委批准,9月18日神府红三团在王家庄正式建团,团长王兆相,政委杨文漠,参谋长刘鸿飞,辖3个步兵连,200余人。红三团成立后,神府区负责同志杨和亭、张秀山、毛凤翔等先后参与过对这支部队的直接指挥。
国民党陕北地方军阀井岳秀,把这女红军看成他的死对头,他以八十六师为主力,连续进行了多次“围剿”。红三团在成立不到3年的时间里,就进行了5次反“围剿”的战斗。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神府红三团在敌人围困中得到新生。特别是刘志丹将军率红二十八军东渡抗日来到神府,对神府军民鼓舞极大,红三团迅速发展,壮大为千人之师。抗日战爷开始后,党中央、毛主席命令神府红军渡河参战,从此神府红三团离开了陕北,走向了民族抗敌的战场。
神府红军奉命挺进河东,到了抗日前线,在山西的五寨县,经改编被编入八路军一二0师为警备六团,归贺龙指挥。改编后,警备六团随即开赴偏关,继而东进出击,取右玉,袭左云,北进绥南,参与了开辟绥南和雁北的抗日根据地,参与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警备六团进出长城内外,三上大青山,五返晋中吕梁,抑制了日军西进的通道平绥铁路线,多次重创了日军同蒲铁路线上的要道口和驻军据点。警备六团一营营长贺伟同志是第一个牺牲在抗日前线的神府红军干部;警备六团还把老红军干部王恩惠、李登赢、张志远等同志派到地方,加强了抗日根据地的地方军政领导;更有红军战士、战斗英雄黄进山,在日本鬼子面前表现得顶天立地,他与敌人进行了多次短兵相接的搏斗,九死一生,名留团史。
百团大战以后,警备六团改编为晋绥独立第三旅第九团,在1940年~1944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跟日军进行了殊死的决斗,取得了反扫荡、反蚕食的绝对胜利,为保卫晋绥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功绩。后来,一二0师东调,九团留晋归三五八旅张宗逊指挥。
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重新挑起内战,九团就地参加了解放战争,先由晋西北北上绥蒙去打归绥,后又南下直插晋西南,奔赴中条山阻援,参与了在徐向前司令员指挥下的打运城、打临汾、0太原诸战役。在打太原的战役中,九团经大小吴村插入太原东山,投入打太原最艰难的战斗石柱沟攻坚战和三打牛驼寨的争夺战中。为时近7个月的太原战役胜利结束后,九团在清徐的吴村经过短期休整,被调回陕西归建,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
二兵团三军八师,为第二十四团。时二兵团兵团司令员为许光达,三军军长为黄新廷,八师师长为杨嘉瑞。在一野总司令员彭德怀指挥下,二兵团参与了解放西安古城的战斗,进行了眉扶战役、陇东平凉战役。二兵团突破青、宁二马(马步芳、马鸿奎)构筑的六盘山、华甲岭防线,直抵兰州石板沟,兵临兰州城下的西南山区高地。在兰州战役中,二十四团的任务是踞守西柳沟阵地,隔河封锁黄河北岸的公路,警戒援兰之敌。战役发起总攻后,全团急夺城北黄河大铁桥,强占北塔山,封锁桥头,阻拦逃敌。在这次战役中,神府红军时代的一位年轻战士、时任团长的王学礼英勇牺牲。参与指挥战役的四军军长张达志对他的这位老部下阵亡,好长时间心情十分沉痛。
兰州解放后,一野首长彭德怀司令员命令一兵团入青海,二兵团进河西走廊,要求两兵团完成解放西宁和甘肃全境之后会师张掖,准备解放新疆。两路大军如风卷残云,很快就完成了预定战略任务。二十四团进至玉门地区,新疆己和平解放。三军八师遂撤销进疆任务,二十四团在临泽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八师回军武威,二十四团参与了祁连山剿匪和为地方兴修水利的建设。
抗美援朝开始以后,二十四团奉命东调,换装,排以上的干部先去接受坦克学校培训。
1952年4月,按西北军区命令,二十四团改编为第一重装军第二重装师坦克自行火炮团。同年6月,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二0七团,在北京的昌平接受了装备。至此,这个团由步兵换装为装甲部队。
1955年3月31日,坦克二0七团奉志愿军总部命令,全装入朝,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部队在重装一军二师编制内,于朝鲜谷山郡支下里陇蝎洞,担负了海防战备任务。1958年9月返回祖国,驻防河南。
1968年9月,二0七团改番号为坦克第四十二团,参加入编坦克第十一师的组建,编归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集团军,驻防确山县。
1998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坦克第四十二团随师编入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第五十四集团军。8月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四十二团的炮兵营和汽车连,奉命登上大堤抗洪抢险,并负责险段地方群众的转移。完成任务后。10月间,团的番号改称“装甲第四十二团”,同年,部队由河南移驻湖北。
这个团,由神府红军的7个人起家,成为今天披着铁甲的战车部队,中间因不同时期战斗序列也随之变化,从红三团、警备六团、九团、二十四团、坦克二0七团、坦克四十二团,到装甲四十二团,部队陆续改编番号7次。现在这支部队已经是掌握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运作的现代化国防武装力量。军委张万年给坦克四十二团的题词是“扬红军传统,振铁甲雄风。”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的题词是:“发扬红军传统,再创新的业绩。继承先辈遗志,誓做后人楷模。”
今年9月18日,是神府红三团建团70周年纪念日。在革命老前辈和部队首长的关怀与教导下,部队技术装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老红军作风没有变,尤其在抗洪抢险的战斗申表现相当突出,不论是干部还是战士,仍然保持着吃苦耐劳、勇敢战斗的革命精神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因此,装甲四十二团参加抢险的部队被军区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杨文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