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沿黄经济林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常委、市林业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 狄 龙
我市沿黄涉及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六县的25个镇825个行政村、20个城镇社区,总人口43.96万人。面积5085.7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7 %,林地面积239.71万亩。该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别是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土壤贫瘠,侵蚀严重,自然条件较差。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日温差较大,有寒潮、霜冻和大风等灾害天气,初秋易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6至9月。主要经济林树种有:红枣、海红果、苹果、核桃、沙棘、花椒及小杂果等。
一、沿黄经济林果产业发展现状
多年来,我市沿黄区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红枣、海红果等区域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带。
1、红枣产业。我市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红枣产区,是我国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和“红枣西延工程”,红枣面积从建国初的5万亩增长达到17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为135万亩。从清涧至府谷的黄河沿岸,枣林棋布,片带相连,形成了一条南北长347.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红枣林带。正常年份红枣鲜枣产量40万吨,产值20亿元。加工业正在崛起。红枣加工企业众多,已形成“巨鹰”中国著名品牌及“人和仙”等陕西省著名商标和地方知名商标。加工的主要产品有红枣饮料、枣酒、枣醋、枣泥、蜜枣、贡枣、滩枣和枣膨化食品等六大类系列产品60多种,市场前景良好。红枣产业已逐步成为沿黄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核桃基地建设。近年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理性的引导群众发展核桃。一是选择适宜的造林立地类型,选择适合我市气候条件的品种;二是坚持推广普及核桃幼林安全越冬技术措施、科学定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核桃造林成活率较高,目前核桃造林保存面积30万亩,其中沿黄区域占到10%-15%。
3、山地苹果。我市南部丘陵沟壑区属于世界苹果优生区,全市山地苹果发展近60万亩,今后仍有较大扩张空间和后发优势,其中沿黄区域也有发展优质山地苹果的立地类型。
4、海红果。海红果是陕晋蒙接壤地带所独有的乡土果树品种,属稀有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府谷县海红果保存面积3.33万亩,正常年景产量约4万吨。海红果产品主要有红酒、白酒、果汁饮料、碳酸饮料、果脯、脆片、果丹皮、果瓣等。
二、沿黄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红枣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经营粗放效益低。枣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极不稳定。枣树开花期多风、阴雨、沙尘天气,严重影响座果率。成熟期,遇连阴雨天气,会造成红枣裂果霉烂甚至绝收,这已成为红枣产业发展中的突出制约因素。其次红枣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优果率低,残次枣多,且受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出现“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收”的现象,红枣经济效益下滑。
2、核桃主要是区域主栽品种选择、成套管理经营技术不成熟,预期效益不确定。我市鉴借山西吕梁市发展核桃产业的经验,选择不同的地类进行典型示范,逐步全面推开。各县(区)引种栽植的核桃品种主要有鲁光、香玲、晋龙、西扶、中林1号、3号、辽核等20多个品种。但整体上还处于扩大造林试验阶段,离正常盛果和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3、山地苹果主要是发展空间受限制,科技含量待提高。沿黄地区主导产业以红枣为主,沿黄土石山区地形破碎、土壤贫瘠,发展山地苹果空间有限。目前山地苹果发展迅猛,到2020年全市可望达到100万亩,但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影响山地苹果的发展。
4、海红果主要是区域限制,影响力弱,小打小闹效益低。由于其分布范围小,种植规模小,加工企业少,品牌影响弱,市场认知度低,目前处于小打小闹、经营低效、销路狭窄的尴尬境地。
5、花椒主要是分布零散,尚未形成基地规模。大部分农户自发种植,处于自种自给状态,尚未形成基地规模。
三、几点建议
要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要求,以红枣、山地苹果等为主线,培植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厚植生态优势,积极探索和破解生态与经济融合的发展模式,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之路,注重果畜并重走有机无公害林果产品的路子。
1、红枣要压缩新栽提质增效。以优生区域为主,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幅压缩红枣新增面积,适当发展鲜食品种,抓好低产枣园改造和抚育管理,重点实施降低树体、无公害病虫防治、防裂果等技术。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红枣品牌,以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核桃要稳步推进确定优良品种。注重基地示范,稳步推进,强化科技支撑。抓好核桃幼林抚育管理,争取尽早确定出性状优良、适宜沿黄区域栽植的优良核桃主栽品种,并建立市级核桃良种选育与扩繁中心,做好核桃后续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工作。
3、山地苹果要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通过转包、出租、入股、转让、合作等多种方式,向苹果生产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果业企业流转。严格执行新建果园“七个一”规范要求,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4、海红果要精研细挖强优势。根据海红果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要进一步挖掘其稀缺性、绿色性,在优生区适当扩充,推进规模化发展。精研细挖,延长后续加工链条,增强其竞争优势。
5、要不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完善多种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适度规模的生产大户和家庭农林场发展。积极支持大、中型企业从事林果产业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丰富经营主体,扩大市场竞争力。
6、要积极探索脱贫新路径和新模式。新栽经济林要以退耕还林等项目为依托,抓好精品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一要积极推进“生态+产业”脱贫模式,将生态建设与红枣、核桃、山地苹果等经济林发展融为一体;二要围绕“一村一品”立足规模化经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企业和农民共赢;三要大力推动电商扶贫,布局和发展一批带动农民增收的农林产品电商企业,建设农林产品网络交易平台。
7、要切实搞好特色产业和接续产业。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培育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发展核桃、山地苹果等传统林果的同时,积极拓展油用牡丹、大樱桃、中药材、食用菌、花椒及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农林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业,打造沿黄特色林果带,努力将沿黄区域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