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论坛您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栏目 >>委员论坛

抓住精准扶贫重点环节努力提高精准脱贫成效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855次     时间:2016年03月28日

农工党榆林市委员会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国内视察必看扶贫、必讲扶贫,先后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一系列精准扶贫要求和措施,亲自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庄严对世界承诺到2020年底,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去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革命老区实现“三年稳定精准脱贫 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的战略意见》和《榆林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脱贫,到2019年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据统计,全市2015年底尚有8个国定贫困(片区)县,683个贫困村,28.15万贫困人口。据我们调研了解,贫困人口致贫主要因素是劳动技能低、健康水平低,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因病、因学、因灾、因市场波动致贫返贫,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弱,代际传递趋势明显。贫困村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主导产业未形成,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为了确保打赢我市脱贫攻坚战,我们建议应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出实招、求实效,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扶持谁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全市现有28.15万贫困人口,这是静态的精准。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和返贫人口纳入是动态的精准。按照全省扶贫与民政低保标准“两线合一”的要求,必须建立贫困人口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贫困对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村一级是贫困人口识别认定的主体,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推、公选、公认筛选确定贫困人口,杜绝优亲厚友,引发矛盾。乡镇一级应建立争议申诉反馈机制,调处化解矛盾,避免由于贫困人口识别引发不稳定因素。县级扶贫、民政、统计部门应建立联动审核机制,抽查审核对象,及时更新数据库。

 二、怎么扶

精准分析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是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县级扶贫部门应在年初(第一季度)制定年度脱贫计划,将拟脱贫人口依据致贫原因分类精准到户,按照“五个一批”措施要求列出帮扶项目;将拟脱贫贫困村按照“水、电、路、讯、房、绿”六到户和“文、教、卫、保、商”五到村的标准,列出整村推进项目清单,形成项目库。对拟“摘帽”的贫困县应按照“补短板”的要求,对照全面小康标准,明确重点扶持领域,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计划。

三、谁来扶

精准落实帮扶责任单位、责任人是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年度脱贫计划和扶贫项目库,编制年度项目计划,落实项目资金,“一把手”就是扶贫责任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结对联户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村脱贫规划、贫困户项目需求清单,把概念化的项目具体化,搞好项目前期论证,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抓好项目落地,组织实施好项目。驻村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是贫困村脱贫的责任人,结对联户帮扶干部是贫困户脱贫的责任人。

四、怎么退

精准实施监测评估是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如何退”的问题。贫困村、贫困户的退出要做到客观真实,防止“坐等脱贫”和“数字脱贫”两种倾向。建议对贫困户要实行挂牌管理,每年年底所有贫困户都应填报收入情况登记表,并签字确认,按照“村上报,乡(镇)审核,县(区)核定”的程序初步确定脱贫村和户。各级统计部门应跟踪监测,各级政府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第三方机构要进行抽样评估,确保脱贫和返贫数据社会认可。要鼓励贫困户自主脱贫,对自主脱贫的贫困户应给予项目奖励。要纠正扶贫等同于救济的错误观念,对于“坐等扶贫”的贫困户,应教育、引导其树立“劳动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鼓励其自主脱贫。对搞“数字脱贫”的各级干部,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严肃问责。

五、钱从哪里来

脱贫攻坚需要大量投入,资金筹措是关键。首先,积极争取中省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其次,不折不扣执行好中省对市县扶贫配套投入的政策要求,加大本级财政专项投入力度。第三,抓好行业部门专项资金整合,按照市级统筹、县级实施的原则,采取管总量不管结构、管任务不管项目、管监督不管实施的办法,整合相关部门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资金,采取直通车方式下达到县区,依据脱贫计划和扶贫项目库集中使用。第四,加大扶贫融资力度,积极调整政府债务结构,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成立扶贫投融资公司,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要加大金融扶贫创新力度,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投资扶贫。

六、怎么花好钱

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就是要花好钱。近年来扶贫投入效益递减,主要原因是剩余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弱,直补到户助长了“坐等扶贫”、“养懒汉”的问题,部分贫困人口甚至错误的认为扶贫就是“分钱”,争当贫困户,政府不给钱不脱贫,把“脱贫确认”作为与政府博弈的筹码,造成扶贫效果下降。因此,各级政府应制定符合实际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建立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正向激励机制,可采取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不搞包办代替。各级资金监督部门要建立容错机制,对于资金滞留问题应分类区别对待,允许扶贫资金调剂使用,项目未完成,资金就不能兑付,不必追求资金兑付速度,忽视项目实施效果。

脱贫攻坚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民生工作的大课题,我相信只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同心同向,我市率先脱贫、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770

执行时间1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