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论坛您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栏目 >>委员论坛

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素质 加快我市全面率先实现小康步伐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912次     时间:2016年03月28日

      市政协委员、榆林丰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凯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和中小城镇,这部分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又地处西北较为落后,农村和中小城镇人口占的比例更多,这部分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受文化程度的制约,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方面相对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来说还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加强我市农村和中小城镇居民的思想教育迫在眉睫。
一、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思想认识不深刻
   我市个别地方的基层组织对群众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为群众只要不上访、不闹事就行了,存在这种思想意识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干部脑子里装的全是各种各样的经济指标,没有精力抓思想教育;二是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没有详细的量化指标,使得某些干部认为基层群众思想教育抓不抓无所谓;三是基层干部对上级的政策法规钻研的不深、吃的不透,不重视提高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教育和指导群众工作能力欠缺;四是个别基层干部存在愚民思想,害怕群众清楚明白了,以后的工作难度更大,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引起群众的不满。
2
、工作力度不到位
基层干部中不重视思想教育工作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基层组织常年没有组织活动,不研究思想教育工作;基层党员队伍素质不高问题比较突出,很难发挥骨干作用;承担最基层农民思想教育的村组干部,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自觉抓农民思想教育的觉悟不高。
    3、教育方式不科学
   思想教育没有把握住基层群众的切入点,思想教育的内容与基层的实际情况有差距,有些调子定的太高不切合实际,有些切入点太低起不到作用。个别同志做思想工作不注意细节,讲话方式与实际现状不协调,理不在点子上,话不在心坎上,基层群众听不进去,这样的工作和没做也没什么区别。
    4、教育阵地逐步萎缩
我市相当一部分乡、村没有文化宣传教育阵地,部分基层组织的文化馆、图书室条件和设施简单,村级思想教育设施不健全,甚至萎缩。
二、目前基层群众的思想现状
    1
、目前基层群众的利益观念逐步强化,但政治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正在退化。勤劳致富成为广大基层群众普遍的追求。但在榆林是“经济发达的落后地区大环境下,有部分群众把一切向钱看作为行为准则,有些人为了获取钱财而采取不正当手段,有些甚至违法犯罪。
2
、基层群众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但封建迷信活动等陈规陋习有所抬头。近年来,中小城镇或较富裕的乡村,电视已相当普及,农村娱乐、文化生活也逐步提高了层次。但是,有些地方的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现象沉碴泛起,供神拜佛、算命占卜等现象屡见不鲜,婚丧嫁娶比富斗阔愈演愈烈。
    3
、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有了普遍提高,但法制观念普遍淡薄。

特别是贫困地区,拐卖妇女儿童、设娼聚赌等各类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普遍的邻里纠纷只是互相指责、谩骂,有的为一件琐事可能要吵好几天,现在情况有所改变,基层群众的激进意识增强、个人唯我意识增强,稍有什么过激就可能动武甚至发生命案。近几年,全国发生的几起典型的灭门惨案就应证了这一情况。
    4
、道德失范问题显现
    中国传统的优良道德观念日益淡化,一些腐朽的道德观念乘虚而入,进一步支配基层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各类邪教组织发展的成员基本都是中小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部分传销组织的主要市场就是基层群众。部分群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出现道德迷失、是非善恶不辨、美丑混肴不清,社会正义感下降,荣辱观、是非观混乱。
    5
、基层群众对基层干部认同度不高,政府公信力下降
    随着基层改革的深入,基层群众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掌握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关于农村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但由于有些基层干部在执行上级各项方针政策中出现偏差,打折扣等不良现象,使得基层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认同度不高,影响了基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三、加强农村和中小城镇居民思想教育的办法和途径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转变思想的前提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又给予伟大的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地表现。因此,实现农村和中小城镇居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增加基层群众的收入,从而夯实基层群众的思想基础。大家也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一个人成天饿着肚子,居无定所,你再给他谈思想教育,这不是很无聊吗?
    2、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问题
   基层群众最盼望的是出行方便,居有定所,衣食无忧。政府能把基层群众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好,群众自然就没有其他的想法,能安安心心的过日子。我市应结合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环境,使农村能留人、有事做。
    3、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农村工作机制

认真贯彻和执行中央有关涉农的各项政策,要公平公正,不折不扣,要一碗水端平,对待百姓问题不能偏三向四。
    4、坚决打击各种传销组织和邪教组织。这些不法组织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基层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以及思想、思维。这对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破坏极为严重。
     5、建立一个以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影视等部门构成的面向基层群众服务体系,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食粮。大力开展基层群众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要鼓励基层群众参与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建设基层文化工程。积极发展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推动现代文明向基层渗透,促进基层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渐树立独立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现代意识,科学的生产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基层群众的思想不断迈向现代文明。

总之,基层群众的思想观念是我们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和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基层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的思想转变,是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经之路。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710

执行时间1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