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论坛您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栏目 >>委员论坛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全力推进榆林市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491次     时间:2016年03月28日

市政协委员、市环保局副局长  侯小萍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不能越雷池一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划定生态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因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永久保护,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强化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

2014年国家四部委将榆林确定为“多规合一”的试点,借此机会,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管控措施。下面就我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我给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并就我市如何坚守生态红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几点意见建议。

一、我市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红线划定基本情况

榆林市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资源紧缺、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水土流失问题严峻、土地沙化问题突出、湿地萎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堪忧等。针对我市的生态环境现状,这次我们主要划定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敏感、土地沙化敏感、江河湖库、关键生态系统、关键物种及遗传资源等8条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红线总面积为2.06 km2

二、生态红线与各类开发边界线之间的矛盾

生态红线划定后主要存在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态红线与城市边界线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些城市开发边界与水源保护区的交叉,如榆阳区的东沙新区,部分规划在了榆阳泉的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二是与产业开发边界线之间的矛盾,如:横山特色农业开发区与无定河自然保护区的重叠。三是与资源开发边界线之间的矛盾,如榆横、榆神矿区内的一些煤矿与榆溪河、秃尾河水源涵养区之间的矛盾。

三、充分利用生态红线划定成果,全力推进榆林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意见建议

一是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协同发展的理念。 “顶层设计”中确立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当前的工作中,建议把生态红线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纲性指标,以生态红线为基础,开展各类规划,合理调整各种边界线;同时从技术层面开展煤炭资源开发水资源影响的深层次研究,改变贪大求全的发展模式,科学开发、适度开发。化解生态红线与城镇边界、产业开发边界、资源开发边界之间的矛盾,实现协同发展、绿色发展。

二是进一步提升生态红线的权威性。建议将我市生态红线划定成果在市人大进行立法,旨在使生态红线更具强制性和权威性。避免研究成果变为一张废纸被“束之高阁”,同时预防随意更改红线边界、生态为发展无条件让步的历史再度重演。

三是进一步增强生态红线的约束性。建议在全市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审批、重大产业布局等方面全面落实生态红线“一票否决”的制度,切实把生态优先方针贯穿于决策的各个环节。

四是进一步坚定保护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信念,全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我们必须明白:划定生态红线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妨碍经济发展,这一结论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得到了反复印证。其实生态红线只是对城乡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负面行为的约束。坚守生态红线可以倒逼城市发展转型,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生产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总之,生态保护红线是一道被提到国家安全层面的“生命线”,就榆林而言构建和强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遏制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是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态红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意义,进一步牢固树立红线意识,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731

执行时间1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