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领导言论

领导言论您当前位置:首页 >>领导言论

在《百年榆林影像》发行仪式上的讲话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838次     时间:2015年06月08日


——市政协副主席  麻宝玉

(2015414)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市政协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市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真实记录榆林历史片断的《百年榆林影像》,历经两年,终于出版发行了,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并代表市政协向为此付出辛勤努力的各县区政协、市直各部门、广大委员、文史工作者和爱好者,以及参与编辑出版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百年榆林影像》的出版是榆林政协文史工作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它标志着我市文史资料征编形式从单一文字资料向影像资料的多方拓展。《百年榆林影像》通过一幅幅老照片和翔实图注再现了榆林不同的历史瞬间,许多文字注解具有原创性,对存史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成书情况,刚才王馨主任已经作了介绍,我们听起来比较简单,其实,其过程漫长而艰辛。刘汉利主席提议的“老照片”选题确定以后,经过酝酿, 2013617,市政协召开《榆林文史》编委会协调会议,制定出台征集编辑方案,随即,这一工作在各处委室的支持、配合下就紧锣密鼓地全面铺开。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一班人和市特邀文史员集中利用三个多月时间,多次深入12县区的城镇、边远村落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医院、学校,走访专家学者、民间摄影爱好者、久居榆林老户和老字号照相馆,登门入户征集图片资料,2014年元旦前夕,他们还在吴堡县柳青文学馆征集所需史料。面对先后收获的近3000张涉及面广、信息庞杂、资料分散缺失、背景难以考证却非常珍贵的图片和底片,他们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克服了人手少,无影像摄制专业人员等等困难,边学习边工作。在1623张图片的初选、简易注图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整理挖掘、反复甄别考证、多稿校对,完成了400多张图片的终选及其5万多字详尽图释的撰写、编辑、排版等工作。图像资料编辑较文字资料编辑更加复杂,要求更加精准,从扫描录入开始,到编纂成书,在各个环节上他们都付出了大量的繁杂而艰苦的劳动。特别是已退休的惠世新同志,连续数月和文史委的同志奔波在边远乡村,顶烈日、冒酷暑,中午都没时间休息,起早贪黑地工作,书中的许多文字内容都是惠老在铺满桌上、床上的资料中,拿着放大镜反复查对、核实后而撰写的,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到深夜;在印刷出版阶段,文史委的同志两次西安长时间蹲守,数易其稿,反复校对,直接参与修图、排版和封面、装帧设计。这本书,也凝结着在座许多同志的心血,相关部门、县区政协提供各种便利,陪同市文史委同志下乡去寻找、去查阅、去考证,有的时候也是利用休息时间,即使工作到很晚,县区的同志都毫无怨言,热情配合。《百年榆林影像》之所以能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是因为大家投入了感情,流出了汗水,这是大家共同的成果,让我们为自己的成功而欣慰。

近年来,榆林政协文史工作紧紧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突出亲历、亲见、亲闻特色,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原则,深度挖掘榆林特色文化,各县区政协编辑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如《榆林记忆》《靖边文史》《盐州古韵》《横山名人传》《绥德文库》《名州异乡人》《佳县历代韵文集》《清涧文史资料》《吴堡古诗文集》《铜吴堡》等多册(辑)图文并茂、地域特色鲜明、广受群众好评的文史资料书籍,抢救了珍贵资料,真正做得到了“拾遗补缺、资政育人”,充分发挥了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用。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确定的总体部署,榆林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编辑出版精品文史图书、继续抓好文史工作重点县创建为重点,以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精心策划、科学选题,讲求质量、强化征编,推动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创新发展,下面我着重强调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提高思想认识。政协文史资料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政协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其主要特征是鲜明的统战性、翔实的史料性和生动的可读性,且具有和史学家不同的视角看待和记录历史的独特性,有补史之缺、续史之无、详史之略、纠史之错的重要价值,是中华民族史料宝库中的瑰宝。近几十年来,榆林处于历史巨变中,煤炭等能源的探明与开采,搭上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快车,使榆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一代人是这个时期榆林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见证者,大量文史资料素材等待着我们去抢救和挖掘,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榆林经济稳步发展,文化日渐繁荣的客观要求,是全市政协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广大文史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政协事业负责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文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多出精品,为榆林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增添正能量。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区政协要切实加强对文史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加资金投入,强化队伍建设。我了解到,县区政协普遍存在经费困难的问题,尤其是投入在文史资料编辑出版方面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没有经费,硬件设施跟不上;稿费低廉,没有人撰写,也就征集不到资料。但我以为经费并不是制约文史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最重要的是缺乏一支有专业素养、热爱文史工作的队伍。有的县区政协没有副职,甚至没有专职文史干事,工作仅靠文史员的爱好和热情来支撑,给本就难以展开的文史资料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但大家也要看到,在基层有许多爱好文史的老同志,他们充满责任感、使命感,对文史工作倾注着无限的热情,是我们的财富,各级政协组织要对他们多关心,多照顾,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给他们应得的报酬,鼓励他们发挥更多的余热,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年轻的文史员,改变文史队伍青黄不接、无以为继的现状。近期,我注意到一则消息,2015130,河北省政协文史委经河北省政协领导批准,面向全省公开选调2名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很鼓舞人心的讯息,我们是不是也寻求渠道,选用一些信念坚定,德才兼备,热爱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年轻人,为政协文史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壮大文史资料工作队伍。文史资料本来是政协委员的撰写三亲史料,要激发委员的创作热情,使委员成为撰稿和提供素材的主体。同时,文史资料部门要主动与领导多汇报请示,特别是要与文史员和通讯员多联系沟通,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广泛搜集文史资料素材,认真撰写文史资料文稿,努力打造文史资料精品。

三、把握工作重点。一是要抓好文史资料选编工作。要按照“征集为主、抢救优先、充分利用、服务社会”的要求,切实突出“三亲”特色,进一步加大对重大事件亲历者和重要代表人物的史料征集工作力度,拓宽渠道,扩大领域,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广泛征集各种文史资料,掌握更加丰富、更加翔实的一手资料,为高质量编辑出版文史资料图书奠定坚实基础。各县区政协要积极做好辖区史料的征编工作,保证每年至少编辑出版一本文史资料图书。二是要做好省政协下达的国家和陕西重大题材史料的征编工作。去年我们向省政协分别报送西部大开发、抗战史料4917件,其中,省政协报送国家文史委的我市西部大开发史料13件,在全省名列前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省政协征集任务,这与各县区政协的紧密配合是分不开的。各县区政协在认真配合省政协征集稿件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可以编辑出版同题材史料,提高史料利用价值,扩大史料宣传影响。三是要搞好文史重点县创建工作。我市榆阳、府谷、绥德县区政协已顺利以标准高完成全省第一批文史重点县的创建,今年我市要完成第二批文史重点县创建任务,佳县、清涧、子洲三县政协要以此为契机,按照省政协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扎实搞好创建工作,确保达标,通过验收,进一步提升全市文史资料工作基础建设水平。

四、创新工作方法。一是突破传统工作方式,创新思维。要转变坐等资料上门的意识,主动出击,找资料寻素材,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广泛征集各种第一手文史资料,要把专题视察、调研等活动融入文史资料工作,善于在调研中发现文史素材,善于把调研成果转化成文史资料。要积极组织政协文史委员参加政协协商民主活动,为委员履职搭建平台,使文史资料工作更好地与现实相结合,与政协委员履职相结合。市政协文史委今年将开展关于旅游名镇的调研、关于市博物馆建设的专题协商,欢迎大家建言献策。二是突破习惯运作模式,创新形式。要摆脱只限于出版文史书籍的模式,运用更多的手段,包括出版图集、画传、音像制品和举办展览会、报告会、学术研讨会、文史沙龙等多种形式,开辟文史资料工作的新领域。市政协文史委以征集的老照片为基础,在20147月举办了七·一影展,在2015年春节期间,与市展览馆、汉画像石博物馆联合推出了《榆林百年影像展》,及时转化了文史资料成果,展示和发挥了文史资料的社会功用,取得了良好的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宣传效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三是突破固有单一格式,创新内容。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保持文史特色,不断拓宽文史资料涵盖领域。在文化迅猛发展的当下,撰写出版自传、回忆录,修订家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各级文史委应该引导委员及其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历史,记录历史,重点征集政协委员“亲历、亲见、亲闻”的如《见证西部大开发》、《经济开发区建设纪实》、《抗战史料选编》、《政协委员履职纪实》等专题史料,把委员们撰写的自身经历,以课题形式推进,从履职服务的角度,真实地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

  在这里,希望各部门单位、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榆林文史资料工作,共同促进,为形成强大的社会道德力量,提升社会凝聚力和民众创造力,更好地展现日新日进的榆林精神风貌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希望广大文史工作者在文史资料工作的实践和发展中,主动地适应新常态,注入新观念,变革旧定式,更新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方法,进一步挖掘中华文明精髓,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政协事业的蓬勃向前和榆林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8225

执行时间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