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榆林市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我市水利设施大多为80年代以前修建,基础差,底子薄,利用效率低,对河流、库坝的防范和节流滞后,开源不足,致使在全市工农业快速发展、人口迅速聚集的背景下,我市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调整、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和工业、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建议:
1、我市要成立专门的水利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市水利事业发展工作,全面协调与中央、省和县的关系,安排部署“十二五”期间的水利设施的项目储备,力争全市水利事业在“十二五”发展期间得到长足发展,破解工农业生产中水资源供给瓶颈。
2、解读中央2011年一号文件,中央“十二五”发展规划期间将投资4万亿元用于水利事业的发展,省上也有成百、上千亿元的水利事业投入,因此,积极与省、中央水利部门对接,争取中央和省级水利事业发展资金,为我市水利事业发展注入更多保障和更多活力。并根据我市财力向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倾斜资金。
3、在全市开展水资源普查,摸清底子,建立台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制定水利事业发展规划、开源节流实施细则、水资源保护、管埋和利用细则,有力指导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5、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以建设大型水利项目为龙头,小型库坝为支撑,全面提高水利设施功能和利用效率。
6、在开源工作中,要重视引黄工程建设,从黄河考虑调水,长远解决工农业生产用水,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8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