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社情民意

关于建设超细绒型陕北白绒山羊和细毛羊绵羊产业基地的建议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553次     时间:2020年12月18日

榆林市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尤其是羊产业在陕西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已初步形成规模,2014年以来,羊饲养量一直保持1000万只左右,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与养羊业同步发展的还有我市的羊毛防寒服产业,一直保持良好的产销状态,销售额占到全国的75%,是全国最大的羊毛防寒服产销基地。2018年9月,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审,榆林市获得“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称号。

但是榆林市羊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制约因素,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羊群经济类型结构不合理。其一,虽然绒山羊发展速度较快,山羊绒产量约占全国羊绒产量的近10%,但是片面追求绒产量而导致的绒细度变粗、羊绒质量呈下降趋势。其二,绵羊仅占总羊数的18%左右,即使是适宜饲养绵羊的风沙滩区,绵羊数量仍处于劣势,细毛羊更为缺乏,我市羊毛防寒服产业所需的主要原料——细羊毛几乎全部从外购进。为了扭转这一劣势,市委、政府提出羊产业“双千万”的发展目标(即:绒山羊发展到1千万只,肉绵羊1千万只)。目前发展绵羊的品种主要是“湖羊”,具有全年四季发情、产羔率高,泌乳性能好等优点,最适宜作培育肉毛兼用型羊的杂交母本。由此可见,榆林市羊产业正在开始做大做强,现有实施措施能充分体现“大”,要做“强”,必须深层次的构建具有特点和优势的产业结构。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肉毛兼用型细毛羊绵羊产业基地。引进国内优良肉毛兼用细毛羊品种——德国美利奴(简称:德美羊)作父本,以湖羊为主的现有羊作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培育具有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好、毛细度在64支以上、繁殖性能良好的肉毛兼用新品种。以此为基础建成数量在200万只以上的细毛羊生产基地,既解决羊毛服装产业的原料问题又发展壮大肉羊生产。内蒙古自治区利用德国美利奴与当地细毛羊杂交,分别于2007年、2011年、2013年在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育成了“巴美肉羊”“昭乌达肉羊”和“察哈尔”羊3个肉毛兼用羊细毛羊新品种,细毛羊主产区达标羊及其改良羊存栏达到700余万只,细羊毛产量7.1万吨,约占全国细羊毛总产量的1/3还多,多年来一直居全国首位,使内蒙古肉毛用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稳定产区农牧民生产生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边疆安宁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市借鉴。

二、建立超细绒型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基地。山羊绒属于稀有特种动物纤维,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细度是山羊绒纤维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衡量其品质和价值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山羊绒的细度受到相关各界的极大关注,是我国发展绒山羊产业的亮点。引进内蒙古白绒山羊阿拉善型绒山羊和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其羊绒特点是细度、光度、白度三项指标均居世界同类产品之首,被视为绒中极品),并在现有陕北白绒山羊中挑选细绒型个体组群,通过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培育绒细度在14.5微米以下的陕北超细型绒山羊品系。以此为依托,从项目立项、资金投入、技术力量配备、示范基地建设、政策环境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建设以子洲县为中心的榆林市超细型绒山羊生产基地,实现榆林市绒山羊产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市政协教科委)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5022

执行时间2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