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社情民意

关于重振我市沿黄生物产业经济的建议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942次     时间:2020年11月16日

长期以来,我市经济呈现“能源独大”特征,对地下资源极度依赖。以“大规模采掘和出售资源”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榆林经济难免重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老路。多年来,受退耕还林、自然灾害、区域竞争和城乡一体化影响,我市沿黄区产业经济逐年凋敝,优势劳动力和消费力外流,大量枣林和耕地被撂荒,红枣、杂粮、药材、畜养等传统优勢产业趋于消亡。

受疫情等复杂因素影响,全球经济遭遇历史少有的大衰退和大转型,大量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土壤不复存在,其中许多人最终选择返乡创业。我市应当高瞻远瞩、因势利导、抢抓机遇,主动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及早扭转“一产极度弱小、二产过于粗放、三产很不发达”的经济局面。目前,依托我市沿黄区地下资源贫乏、工业污染轻微、有望长期保持优良生态环境、出产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重振区内的红枣、杂粮、药材、畜养等传统优势特色生物产业,是遏制我市粗放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此建议:

1.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将我市的沿黄丘陵沟壑区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和生物产业适度开发区,其中红枣、杂粮、药材、畜养等传统优特产业为重点鼓励发展产业。

2.出台限制耕地撂荒、促进土地流转、鼓励大户或企业承包经营土地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区内传统优势产业复苏。

3.在红枣主产区,推行以“缩量、降高、优形、调种分采和综用”为主措施的红枣产业深度调整计划,为区内广泛发展生物产业腾出土地空间。

4.制定推动我市沿黄生态功能长期显现和生物产业稳健发展的一系列配套的导动、支持和服务性政策,全面重振我市沿黄区传统优势特色生物产业,并使之成为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行动。


(市政协提案委)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7235

执行时间2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