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社情民意

推进养老体系建设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2944次     时间:2020年11月06日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学不断进步,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推进养老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已迫在眉睫。因此建议:

1.坚持规划引领,健全工作机制。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发展规划和相关养老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切实理顺体制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养老政策体系。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把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纳入民生项目,实现养老事业与经济社会事业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发展。

2.合理布点布局,提升服务环境。按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要求,迁建、新建部分公办养老机构,使其处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中心地带,提升该养老机构的辐射能力。针对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精神文化需求、休闲娱乐等养老需求,新建养老机构力争建成集养老、休闲、养生、保健、疗养和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健康养老综合体;原有养老机构要改造达到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生态宜居的要求。

3.优化机构设置,补齐短板弱项。成立地域养老服务中心,专门负责指导、管理、培训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合理布局农村互助幸福院,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引导创新运行方式。把农村社区建设及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改造提升所需资金列入涉农整合资金使用范畴,大力支持和保障农村养老服务场所建设。

4.创新养老模式,改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建民营”“医养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养老服务中心迁建、新建项目审批进度,相关部门在项目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按照“公益性事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扶持力度。加快推行居家养老和“虚拟养老院”“智慧养老”,实现老年人既不必离开家庭,又可享受到由第三方提供的社会化专业养老服务,让养老服务像网购一样简单。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以专业人员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5.推进医养融合,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引进专业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具有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医养一体化工作。鼓励和支持职教中心设立老年护理等相关专业。结合实际,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将老年人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产生的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畴,实现医养结合与医保支付无缝对接。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延伸服务,适当为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开设康复病区、老年病房。推进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辖区内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

6.加强综合监管,凝聚养老合力。按照养老体系建设、养老事业发展要求,严格制定部门责任清单,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协同监管机制。把养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筹并加大考核权重,充分发挥养老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考核管理体系、等级评价和奖惩机制等,进一步明确服务对象、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理清政府、协会、企业、社区各自承担的职责,推动养老服务事业规范发展。


(米脂县政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7229

执行时间3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