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防治新改扩建校园室内空气污染的建议
近年,校园室内空气污染引发的危害学生健康事件时有发生,中小学新建校舍室内甲醛超标,引起学生出现头晕、流鼻血等不良反应,引发学生家长普遍担忧,社会舆论反映强烈。由于我市城区入学压力巨大,基本上是校舍建设改造后马上投入使用,极易造成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因此建议:
1.排查检测。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开展排查检测,全面掌握情况,对不合格的进行整改。开展试点在课室内安装空气在线监测装置,实行在线监测。
2.源头防控。强化绿色理念,尽可能减少装修材料的使用量。在校园建设改造、设备用具采购招标中,提出针对材料环保性能的专项要求。
3.列入验收。编制《幼儿园及中小学校教室室内空气质量验收规范》,强制性要求新改扩建校舍建设、装修、装饰等改造工程结束后,严格按照验收规范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检测不合格的学校要立即整改并按有关规范治理。
4.规范管理。制定《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规范》,一是明确校园室内空气质量的验收标准。二是明确检测、治理和整改等工作环节的工作规范,包括针对不同教学环境的空气质量管理措施、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时间、污染消减措施要求、室内空气质量调节设施的配置、维护要求等。三是明确由国家质监部门备案的、具有CMA资质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5.经费保障。由教育部门牵头,将校园室内空气检测纳入政府购买范围,向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统一购买。将治理费用和室内空气质量调节设施的配置维护费用作为项目性经费纳入各级学校预算。
6.社会参与。新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前、假期进行装修改造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向社会公布校园室内空气质量情况,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官方网站、家校通等平台定期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校舍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榆阳区政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