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造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有效开展交流与合作、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依托,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法治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所以运用法治思维、贯穿法治精神,才能营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优质营商环境。因此建议:
1.深化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一是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法治教育。要持之以恒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全体公民广泛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尤其要注重对企业家和其他市场主体增强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的培育。二是持续加大对领导干部以及公务人员的法治教育。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公务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意识。三是注重引导企业开展法治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报刊、网络平台、法制宣传栏等多种宣传载体,加强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全市企业中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律知识,推进依法经营。
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一是围绕“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要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着力打造“按规矩办事不求人,按法律经营不怕事,权益受侵犯不怕打官司”的法治营商环境。 二是建立“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完善政府事中事后监管,同时,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及公务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打造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对外发布、查询和异议受理等信用信息平台。
3.大力推进公正司法,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一是加强社会基层治理,持续优化治安环境,继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整顿市场秩序行动。二是公检法机关认真落实上级机关制定的优化和保护营商环境相应措施,立足自身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充分保障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保护平等、发展机会平等,促进市场经济规范有序运行。
4.开展优质法律服务,积极提供营商法治保障。一是加大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建设和政府扶持,让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前线。二是探索人民法院联合工商联、各调解机构建立诉前、诉中调解对接制度和诉后执行和解制度,市、县两级检察院、公安局分别与当地工商联、调解机构建立联络员制度,做好针对性服务。三是整合律师、公证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借助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或购买社会服务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完善管理制度。四是围绕重点经济建设项目,探索建立司法局、律协“互联网+”法律服务新模式。
(市政协委员 张延平)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