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社情民意

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机遇实现榆林经济可持续发展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391次     时间:2020年04月07日

榆林地处黄河流域中上游,是我省黄河流域的重要区域。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多年来,在中省的正确领导下,勤劳顽强的榆林人民坚持治理水土流失,治沙造林,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年入黄泥沙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13亿吨减少到2.9亿吨,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深入推进,榆林凭借资源禀赋优势,经济快速提升,成为全省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但是,单一的发展模式,造成了经济结构的脆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种下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苦果。因此需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立足各种要素优势,高标准实现我市三大建设目标。

为此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顶层设计。按照习总书记“统筹推进,协同配合”,“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市上应从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中聘请专家学者组建智库团队,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提出“榆林想法”,使之融入中省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之中,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与“上下游、左右岸”的宁夏、内蒙、山西等兄弟省份协调对接,协同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共同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

2.坚持生态优先,筑牢安全屏障。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继续实施好淤地坝等行之有效的水保措施,探索实行符合榆林实际情况的新办法、新措施,为减少入黄泥沙,保障黄河生态作出“榆林贡献”。持续推进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推进采空区治理、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加大境内黄河干支流的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及水质监测。持续抓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3.秉持绿色理念,推动转型升级。我市确定的“三大目标”契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要精神。要以历史的责任感承担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中对地方GDP的影响,在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的“榆林品牌”过程中坚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的原则,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创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健全完善环境补偿机制,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持续落实好煤化工“12363”发展战略,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发展氢、甲醇等战略性新能源产业,改造提升火电、化工等高耗能高耗水产业,探索推广保水采煤、采空区填充开采、地下气化等新技术,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新能源公共交通,深化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壮大绿色产业。

4.挖掘文化底蕴,统筹融合发展。要切实推进以沿黄“一号公路”、红色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为重点的全域旅游,讲好“榆林故事”,延续历史文脉。要开发现代特色农业,打造一批以“榆林”冠名的国际国内知名农产品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共赴小康。要积极迈出“南下西进”的步伐,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将“一带一路”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战略融合落实,统筹推进,探索富有“榆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民建榆林市委)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7902

执行时间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