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社情民意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山药产业的建议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085次     时间:2020年03月10日

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地下块茎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特别是所含的薯蓣皂苷元、尿囊素、多酚氧化酶,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淄体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对糖尿病、高血脂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可粮、菜、药兼用,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滋补佳品。2016年我国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山药又被列为40种药食兼用植物,美国、英国和日本也将山药列入药典。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产业发展加快,全国种植面积达到800万亩。

2013年以来,市农科院针对全国山药发展趋势,率先开展了山药引种栽培研究。经过7年的试验示范,筛选出大和长芋、铁棍山药、河北紫药和西施山药4个适合本区域栽培的新品种;形成“山药丰产栽培技术规程”1套,并颁布为地方标准;登记成果1项,申请专利4项;在毛乌素沙区南缘的榆阳、神木、靖边、定边、横山、佳县等县区累计示范推广2.25万亩,生产鲜山药5625万吨,产品品质和品相均优于主产区。累计总产值达3.38亿元,种植户新增收入1.58亿元,其中2019年全市种植山药12500亩,创造产值18750万元,较马铃薯新增效益6875万元,效益十分突出,是为我市目前露地种植效益最好的作物之一,也是北部地区扶贫产业的理想选择。如2017-2019年,榆林市库区移民办以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在靖边县阳周村、赵庄村、新界村引进山药新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实施库区移民山药生产项目1000亩,平均亩产2784.16kg,参与种植的农户户均收入提高了2至5倍,贫困户在种植第一年就实现了脱贫。

但由于山药产业还尚未列入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目前仍存在深度技术研究经费短缺,推广应用进程较慢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搞好产业发展规划。由于连作障碍等因素,山东、河南和河北等主产区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小,种植户纷纷在新疆、宁夏等西部地区寻找基地。据初步了解,榆林市适应山药种植的耕地资源在100万亩左右。建议将我市作为山药产业“北移西扩”的接续地,纳入特色农业产业范畴进行规划,将北部县区长城沿线风沙区作为适宜发展区域,“十四五”期间,以年种植10万亩、年产值30亿元为发展目标,制定规划,落实保障措施。

2.加大技术研究力度。我市开展山药研究起步很晚,目前还缺乏自有品种,种薯以外调为主,费用约占总成本的1/3,产业化过程中还急需研究集成相应的配套技术。建议市级财政在“十四五”期间,每年预算50-100万元,用于系统研究和深化研究,以便形成山药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当前应重点开展以下研究项目:一是品种选育。以缩短生育期、适宜机械收获和保护地种植为目标进行系统选择,力争育成自有品种。二是种薯繁育技术研究。突破市内自繁种薯质量不高的技术瓶颈,降低山药生产成本。三是机械应用研究。通过引进试验,改造研发出适宜本地山药种植收获的机械装备。

3.加快山药示范推广步伐。作为一项新型产业,群众对山药认知度有限,一次性投资又较大,是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山药种植以农业企业和外地种植大户为主,本地农户很少。建议市级财政设立专项引导资金, 农业、扶贫部门结合实施技术示范和产业扶贫项目,选择一定数量的农户和合作社,科学布点,开展示范,逐步辐射推广。


(市政协教科委)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7898

执行时间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