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社情民意

切实加强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898次     时间:2016年09月22日

几千年来,榆林人民口口相传的陕北民歌、大秧歌、信天游、清涧道情、府谷二人台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文明鲜活的载体,生动地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短缺。非遗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对非遗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的调查研究与搜集整理,非遗传承人的生活补助及传承经费,非遗场馆的建设及非遗活动的举办。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没有一定资金的保障,非遗的保护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是缺乏必要的非遗传承场馆。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传习场所,非遗的传承就没有立足之地。而目前的情况是,榆林的许多非遗项目,要么没有传承的场所,要么场地太小,施展不开。这就严重束缚了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三是非遗传承后继无人。随着这些传承人的逐渐老去乃至去世,这些非遗项目就会面临着失传的困境。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些古老的艺术或技艺,更不用说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这上面去了。因此,非遗传承的后继无人就必然会导致这项非遗的彻底失传。

二、几点建议:

一是筹建一处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心。将榆林的所有国家级非遗项目集中在一起进行传承与保护。非遗传承中心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榆林市国家级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如果形成气候和规模,它也将必然会成为榆林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二是给每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分配二至三个公益岗位。作为某一项非遗的传承人,必须要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用在这一方面,仅靠一时的热情和兴趣难以传承。因此,建议给每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分配二至三个公益岗位,这样才能让有志于此道的人职业化和终身化,从而全心全意地去传承某一项非遗。

三是将国家级非遗拍摄成纪录片。用拍纪录片的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展示该项非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这样既可以用声画合一的方式有效地记录和保留该项非遗,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了解、热爱、传承和保护非遗。

九三学社榆林市委会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4236443

执行时间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