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扶贫的建议
贫穷的根源除了生存、生态环境恶劣外,教育不均衡,文化素养上不来,缺乏谋生的职业技能是根本原因。针对农民工子女扶贫是帮助农民工脱贫的有效途径。我市有农民工数十万人,农民工的子女,无论是留在农村、还是随父母进城,他们都面临着生活、学习、安全等诸多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改善区域性的教育发展困境,推动教育资源更精准地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严格执行陕西省划片入学和十三年免费教育,确保所有适龄儿童有学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要纳入当地政府保障体系,以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为主,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学校要实行阳光招生,畅通招生入学咨询及举报渠道,设置咨询(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方式,及时查处违规招生行为,为学生入学提供全面周到的咨询服务。
其次,重视个体性的致贫因素,探索针对贫困家庭的“订单式”教育扶贫。如对家庭具备劳动力,却因缺乏技术技能或者产业知识的贫困户,组织榆林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实施“一对一”的帮教扶贫。
再次,加强对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特困儿童、患病儿童)的教育帮扶。发动由各级团组织、妇联、村社(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以及有能力的党员、退休人员及社会有识之士组成“爱心家长”,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要把教育扶贫与精准扶贫看成一个整体,立法强制青年人完成系统的应有教育,提升生存谋生的职业技能,多管齐下,刨除代际贫困的根源。
市政协委员 高海清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423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