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生乡土文化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陆续新建、改建、维修、开放了不少博物馆、名人故居、名人纪念馆和自然、人文旅游景区,这对于榆林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城市文化品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众多的参观者以中老年居多,青少年很少。很多青少年不知道榆林的地理风貌和历史变迁,也不知道榆林城市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对榆林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出现的风云人物知之甚少。
加强对我市中小学生的乡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情感。我们应充分利用我市县区各个博物馆、名人故居、名人纪念馆、旅游景区等,建立系列乡土人文教材,让青少年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感受榆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知识。
建议:
1、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编写榆林乡土人文教材。借助各个博物馆、名人故居、纪念馆、景区简介和各种介绍榆林人文、历史的有关资料、书籍,由教育部门牵头,旅游、档案、文物等部门协作,统一梳理,共同编写榆林乡土人文教材,拍摄制作光盘,广泛宣传榆林的历史文化,让每个中小学生了解榆林历史,把各个博物馆、名人故居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可先从学校周边的人文环境、人文历史开始,让学生更多地面对社会。
2、学校应针对各个博物馆、名人故居、纪念馆的主题,对学生提出乡土人文教育的要求,突出重点完成一两项学习任务。如:参观李自成行宫,学生要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贡献和成败教训;参观路遥纪念馆要感悟八九十年代榆林和全国一样发生的深刻变革和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奋斗历程;参观榆林市规划展览馆要了解榆林发展的美好前景等。
市政协委员 马军虎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