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怪象”应引起重视
近几年,我国通过医疗改革,由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互助基金等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已经建成,为群众看病就医添加了制度保障。然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许多“医保”怪象:
一是“小病大医”屡见不鲜。许多患者小病当做大病看,总是舍近求远地去大医院看病,以致出现大医院内“人山人海”,而面向社区、农村的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的现象。在基层调研时发现,许多农村的医疗门诊只承担着感冒、发烧等疾病的卖药任务,或者是配合新农合报销,常见病的治疗几乎无法开展,更别说收治需要住院的病人了。
二是“过度医疗”乱象丛生。尖端技术检查代替普通检查,昂贵药代替普通药。不需要检查的病也要做个化验、检查。几元钱就可治病的药,偏偏开几十元的进口药。一个疗程就可以却偏偏开多个疗程。
三是“年底清零”引发集中购药。年底新农合门诊基金结余将转入下一年度统筹基金。这样的新农合医保政策,让百姓认为自己卡里的钱年底清零,产生“不用白不用”的思想,引发集中购药。即使购买回的药品无用过期扔掉,也要在年底前把自己卡里的钱花完。
医保怪象的根源在于基层医疗设备和水平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高的需求,医疗单位的改革缓慢,医保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对政策不理解。“医保”怪象不仅增加了患者看病的费用,加大了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而且浪费了医疗资源,造成了优质医疗资源短缺。
为此建议:
一、建议基层医疗门诊和上一级医疗单位结对子,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治疗水平,逐步建立“远程门诊”。
二、加强宣传,做好政策解读。2015年新农合门诊基金方案已经做出调整,农民个人缴费为每人每年90元,其中60元为个人家庭基金,30元为门诊基金统筹,个人家庭账户60元,如果年底用不完可顺延到下一年度,30元的门诊基金属于统筹。这些新的医保政策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宣传册、电视媒体等认真做好宣传和解读,让百姓听得明白,引导农民合理消费。
市政协研究室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