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全省苹果“北扩”战略,围绕建设“全国知名、陕西一流”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发展目标,按照“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增加产量、提升质量、科学管理、品牌带动”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广山地苹果,努力推进果品产业化,苹果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果业生产投入大、融资体系不健全。苹果产业属高投入,高效益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农民群众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常年处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状况,致使部分果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金融支持介入不深,果农建园后期存在严重融资困难。新涌现的苹果产业大户对信贷需求额度加大,对贷款期限要求相对延长,短期贷款难以满足苹果产业生产周期的实际需求。加之果农往往没有抵押物,导致苹果大户融资困难。
2、土地流转不顺畅,集中连片难度大。农民普遍对现行的土地政策几十年未动存在疑虑,担心流转土地一旦流转出去将来如何回收的问题。加之流转收入不高,没有激发起农民对流转土地的积极性。而一些想发展果业的农民没有集中成片的地块,难以实现计划。
3、基础设施较薄弱,后续生产保障难。目前我市的苹果生产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近年来,随着农村道路“通达工程”的实施,农村交通道路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农业生产道路依然十分简陋。
4、管护体系不健全,技术支持不给力。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造成土壤养分不足。不能有效种植深翻,改良土壤营养结构,甚至有些农民在耕种的时候忽略了苹果树的存在,按自己的意愿种植高杆农作物。无论当地政府还是农户普遍存在只重栽植轻于管理的现象。表现为对技术部门的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大。部分农户为了完成村上的任务,栽植完成后便不再管理,任其自生自灭。
5、技术推广体系弱,服务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一些新优技术和规范实用技术还没有得到有效推广;信息服务滞后,果农甚至技术指导人员难以准确掌握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和生产栽培存在较大盲目性;品种结构不合理,栽培技术、生产管理、服务体系还存在不足。
二、对策及建议
1、继续加强对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市政府要把发展山地苹果产业提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上,要把山地苹果生产作为南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以发展现代山地苹果示范园为抓手,继续加快山地苹果的建设步伐,协调解决影响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的交通、电力、资金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果园建设,巩固和扩大果园面积,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和果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进一步加大对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市政府应设立山地苹果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扶南”项目和吕梁片区扶贫项目等,整合发改、林业、水利、扶贫、农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农民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方面。要结合实际,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苹果产业发展。有力地保障大户果农的后期管理的资金周转,实行差别信贷措施,适当的对果农调整贷款利率,开辟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贷款“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创新适合现代苹果产业发展实际和可操作性强的贷款模式。
3、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大力发展果业合作组织,增强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行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通过示范带动将我市的山地苹果产业做大做强。提高苹果质量的稳定性,有效化解果农经营风险,确保增加农民收入。
4、进一步加强果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要积极探索各种形式,抓好对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和果农的技术培训。首先应对县上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按季进行集中培训,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独当一面,成为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全面推广简单、省力化管理,严格进行疏花疏果,稳定产量,提高果品质量。通过发放果园管护宣传资料、举办管护培训班、利用电教设备播放管护技术等办法,培训新型职业果农。教育农民牢固树立“三分栽、七分管”的经营理念,不断增强群众的自主管护技能。
5、进一步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学习借鉴延安市宝塔区的成功经验,在栽植时选用优质壮苗,确保苗木的品种和质量。管理上推广“豆菜轮茬”和“坑施肥水”技术,彻底解决苹果园的长期水肥供给和有机肥不足的问题。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鼓励科技人员进行大胆的技术探索和创新,摸索出一条合适的山地果园生产管理技术规范。
米脂县政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