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狠抓软件建设 着力打造榆林文化品牌
尽管榆林建设文化大市的构想已提出好几年了,在这几年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就目前榆林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所产生的影响来说,离“文化大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文化建设仍然严重滞后。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对文化本质的认识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也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在抓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大型活动与基础工作这两方面出现了顾此失彼乃至本末倒置的问题。文化建设更应该注重的是长期的基础的工作,任何急功近利和走马观花的做法都与文化工作的本性背道而驰。
要打造好榆林的文化品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与创新
榆林的文化资源丰富,涉及面广,这就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这一系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汇编成册,使之成为永久性的文化资料保存下来,以便有关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与创新,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弘扬榆林文化。
二是关注本土文化人才,充分调动本土文化人才的创研积极性
榆林的文化人才不是不多,而是我们对他们缺乏足够的关心关注培养和爱护,致使大量的文化人才转行或流失。没有文化人才支撑的文化建设当然就失去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对于这些文化人才,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让他们留得住、静下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的创研工作上来。
三是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搞活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没有老百姓参与的文化活动就是没有基础和活力的文化活动。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组织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比如闹秧歌,唱民歌,说书,演小戏,放电影,并不定期地举行全乡、全县、全市文艺调演活动,把最精彩的节目选拔出来。
四是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榆林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榆林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文化事业的建设最终必然要向文化产业的发展迈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大大促进文化事业的建设。榆林的文化产业目前还很不成熟,起步晚、规模小,效益低。鉴于此,我们应该认清形势,从小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有理有序有节地逐步发展壮大榆林的文化产业。
市政协委员 吕政轩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