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精准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各级把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把扶贫开发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榆林资源富集,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上仍然属于落后地区。如何做到精准扶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建议:
一、精准识别扶持对象
建议由县乡两级政府介入,通过调查走访、测算家庭收入、消费等情况,确定谁是贫困户,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避免村内“极端民主化”和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对找出来的贫困户,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靶向疗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扶持,每年根据收入和消费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变过去大水“漫灌”为“滴管”。
二、精准制定扶贫规划
首先是扶贫规划目标要精准。必须立足区域实际,注重减贫与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扶贫目标指标。其次是扶贫思路要精准。要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大力发展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在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以“四化同步”促进贫困区域发展。三是扶贫重点要明确。要针对区域自然条件和发展潜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安排专项扶贫项目,大力整合涉农部门行业扶贫,积极争取社会帮扶、搞好驻村联户扶贫,重点在区域产业发展、贫困人口能力提升、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创业等方面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做到规划的内容和扶持方式具体细化到每家每户。
三、精准落实扶贫措施
精准扶贫在面上要统筹兼顾,在点上要因地制宜,在户上要分类施策。
一是专项扶贫。专项扶贫资金来源为财政扶贫资金,目标就是贫困村和贫困户。目前,专项扶贫项目主要有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能力提升这几类。对于整村推进项目,属于综合扶持类项目,重点要结合立地条件、产业状况、人口多少及发展潜力等综合因素,确定扶持项目;移民搬迁重点解决缺乏生存空间贫困人口异地发展的问题;提升项目重点解决贫困人口教育、培训,提升技能。
二是行业扶贫。行业扶贫的资金主要就是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向贫困区域、贫困人口的倾斜投入,形成多方参与的扶贫攻坚“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按照“市级统筹、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要求,建立各行业扶贫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扶贫资源,通力合作推动扶贫开发工作。
三是社会扶贫。社会帮扶是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驻村联户扶贫是主要抓手,给每个贫困村派驻了工作队,是最有效的手段,驻村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是确立贫困村发展规划、制定帮扶计划、确认贫困户和引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工作。联户人员的职责是,把每个贫困户与驻村单位非工作队成员结成对子,共同参与结对帮扶。采取“1+N”方式,分别联系1—2户贫困户,实现户户有帮扶责任人,做到“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四、精准建立管理机制
精准扶贫实施效果如何,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及考核激励机制,改变“粗放”管理为“精细化”管理。一是精准管理贫困户。要依据扶贫手册,建立贫困户帮扶台账,贫困户的基本资料、帮扶情况、帮扶责任人、脱贫时限等信息全部登记在册,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并及时将信息录入贫困户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后退出销号,返贫的人口重新进入系统管理。二是精准落实扶贫措施。要针对贫困村实际状况,制定扶贫工作方案,细化帮扶措施。同时,建立扶贫工作进展和措施落实情况反馈机制。市级层面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由扶贫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工作推进和扶持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三是精准反馈扶贫成效。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教育培训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四是精准落实扶贫责任。建立精准扶贫考核管理办法,对县区、乡镇、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责任干部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情况、扶贫项目推进情况、减贫效果和群众满意度。
市政协委员 钟毓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423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