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社情民意

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547次     时间:2015年05月21日

榆林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2013年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非公企业发展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3个文件助力非公企业,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进入门槛较低,技术要求低,见利快的领域,主要依靠传统行业带动,尤其体现在第三产业中,而真正具有市场化规模的大企业、大集团数量偏少。在产业结构上,受制于“煤主沉浮”的经济结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收窄,第二产业主要围绕煤炭及其相关行业来提升发展,在近两年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下,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运行举步维艰。

(二)融资等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榆林市非公有制企业的信用度不高,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而民间借贷又存在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很难获得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及技术革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导致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加之,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会计资料,严重影响着企业融资和项目合作。

(三)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有待加强。榆林市的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是以家族式经营方式为主,管理方式简单粗放,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同时,企业缺乏优秀人才,尤其是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具有技术开发能力的科技人才,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还没有建立,阻滞了企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尽管中、省、市相继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由于思想观念尚未及时转变,加之政策知晓率不高,使得一些政策没能真正落到实处。部分地方依然存在投资环境不优,行政审批环节多,管理服务跟不上,乱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等现象,特别是在资源配置、项目实施、银行货款、政策待遇等方面对待民营企业仍有歧视现象。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一)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立足榆林市优势资源,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从资金、人才、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发展。以资源引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开发带动产业开发和产品开发的路子,吸引国内外企业到榆林投资建设科技型、外向型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人才机制,培育和引进所需人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从传统行业转型,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改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服务,简化贷款程序与手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开设非公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加大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发展基金,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化解民间信贷危机。加快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诚信度。

(四)改善发展环境。落实出台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开经营领域,消除政策歧视现象,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办事程序,切实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宽松、适宜的投资环境。

市政协委员 贺晓京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7185

执行时间2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