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绿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近两年,我市统筹城乡园林绿化发展,以建设生态榆林、幸福榆林为目标,加强科学规划,加大投资投入,采取规划建绿、道路增绿、滨河布绿等有效措施,突出抓好园林绿化、植树造林、生态廊道和生态水系建设,大规模建设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布局不断完善,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加。城市园林绿化、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等生态园林城市相关指标逐年提高。对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市园林绿化在主要绿化指标、体制机制、绿地布局、生态功能、管理服务等方面与建设生态榆林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园林绿化规划执行不严,设计建设标准较低
一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没有按照住建部关于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的要求,进行公园游园绿地的规划布局,中心城区该规划的公园绿地没规划上。二是绿化设计由项目单位委托设计,设计存在先天缺陷,后期管养成本高,移交之日便是改造之时。
2、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我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主体还比较单一,仍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还没有形成,社会绿化的贡献小。二是我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各县(区)没有专门的园林管理机构,乡镇办、社区没有专职园林绿化管理队伍或专管人员。市级园林部门承担着过多的建设管理职责和任务,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三是园林绿化未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每年市园林部门也下达各县(区)园林绿化的指导目标,但县(区)对园林绿化目标任务的落实弹性大,缺乏“刚性”的约束办法,完成好坏一个样。
3、园林绿地管理不够精细,执法监管不到位
一是管理多头,标准不一。一条路的绿化有市管行道树、区管游园绿地、还有单位小区管的沿街绿化;一条河渠城管、水务、园林都在管,由于政出多头,人员素质不齐,相互推诿扯皮,管理水平不一,整体不够精细。二是补植补栽等计划下达滞后。市管道路绿化和公园广场财政只拨人头费,管养经费不足,植物补种更新、设施维修、病虫害防治等都要靠每年列计划申请资金,而计划、资金下达一般比较滞后,往往错过绿化时节和防治时机,不仅增加管护成本,还不能及时解决日常的设施修缮等问题。
随着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改善的需求更加强烈,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园林绿化有新突破、新作为,实现大发展、大跨越。为此,建议如下:
1、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强力推进生态园林建设
一是强化生态优先意识。树立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安全落实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把生态建设摆到发展经济的首要位置,做决策、搞建设绝对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坚决克服树让路、绿地让建筑的错误观念,像对待文物一样对待大树、保护城市绿地,保护城市生态红线安全。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建设。以大园林思维把县区、乡镇园林绿化建设纳入城市生态园林发展战略范畴,以交通道路绿化、河渠两岸绿化、生态防护绿化为重点,以大面积生态林、公园游园建设为重点,以庭院绿化、立体绿化、为补充,大力实施市区增绿扩绿工程,大幅增加城市绿量,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2、科学修编并认真落实绿地系统规划
一是加强科学规划设计,均衡城市绿地分布。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原则,认真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高覆盖率的控制性详规,城市建设改造的机遇,着眼发展,着眼长远,把公园绿地的控制性规划做好,按要求科学规划配置城市公园绿地。
二是加强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绿化薄弱地区的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
三是执行规划一定要严。牢固树立规划是法的观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绿地的性质,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是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水平。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坚持适地适树,注重乔灌花草结合和植物色彩搭配,加大对地域、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提高公园文化品位和内涵,提高园林设计的艺术品位,打造精品公园。
3、进一步健全基层园林绿化管理机构,理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体制。在各县(区)设立单独的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在各乡镇办组建园林绿化专业管理队伍,在社区设立园林绿化管理岗位,落实管理经费和专业人员工资,采取聘用、雇用等形式落实专业管理人员,健全园林绿化管理网络,形成县(区)有机构、乡镇办有队伍、社区有专人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实现园林绿化管理的全覆盖。
4、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和建设管理奖补力度,提高执法和管护水平
一是建立由政府主导、政策保障、财税支持、资金保证的园林绿化投融资体制。采取政府投入为主,银行贷款、引进资金、土地出让、共同开发、企业自筹等为辅的多种筹资渠道,加大社会投入力度,政府园林绿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绿化项目和示范工程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建绿。
二是园林绿化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强化各级政府的生态意识,把生态园林绿化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作为县(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奖补机制。市政府设立园林绿化专项奖补资金,对各县(区)、各社会单位以及个体商户绿化实施奖补,调动全社会建绿植绿的积极性,政府小投入,赢得大建设。
四是建立园林绿化动态管理资金。针对园林绿化季节性强和动态性特点,由市园林部门结合实际进行动态补植补栽、修复和应对突发性病虫灾害、解决重大活动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市财政、审计部门年终审计。改变目前园林绿化没有流动资金,计划下达滞后的影响,扭转等靠计划、被动管理的局面。
市政协委员 徐怀清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