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议
目前,各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亮点和辐射点,政府对园区的项目投资引导,使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在农业园区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园区建设资金短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土地整理、水电路“三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设备的购买等,是一次性投入,效益逐渐显现的产业,依靠农民自有资金是很难建成的。近年来,虽然政府给每个认定的现代农业园区一定的引导扶持资金,引导一部分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园区,但资金短缺仍然是我市园区建设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加之受经济下滑的影响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减少,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园区建设水平低,现代化程度不高,效益不显著等问题。
2、园区产业化水平低。我市现代农业园区主要以种植型为主,现有省市级园区80%以上是种植业园区,产业结构雷同,建成项目雷同,园区功能不全,上游产业园区多,下游产业园区少,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产品品牌数量少,由于没有建立起质量追溯体系,园区农产品与其它农产品在同一市场货架销售,高端产品没有放在高端市场,没有体现优质优价,园区效益不显著。
3、园区技术支撑弱。现有园区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短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设施栽培一线技术人员,技术指导不到位,不能科学安排生产,导致高标准设施,低效益生产。另一方面,大多数园区没有和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联络,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弱。
4、园区扶持政策不完善。目前政府只对认定的省市级园区建设项目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对园区土地流转方面和科技创新方面,没有具体的扶持政策,使园区的科技创新没有动力。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拓展融资渠道,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同步的突破口,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起到园区建设“助推器”作用,另一方面,邀请各界人士到现代农业园区考察,亲身感受现代农业的组织形成和生产方式,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支持园区建设。要全面推行农户生产联保的信贷模式,探索农业担保确权抵押等融资方式,拓宽现代特色农业新的融资渠道,积极搭建平台,引导金融部门支持园区建设。
2、围绕主导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要紧紧围绕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羊子、红枣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统筹规划建设我市的现代农业园区,按照“四区一带”的产业布局,抓规模、抓特色、抓品牌、抓市场、抓效益。坚持一次规划、分布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不断完善园区功能的原则。南六县重点抓园区内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的营养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北六县重点抓设施蔬菜、玉米、马铃薯和物流等冷链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省、市、县三级园区辐射网络,加快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3、加强技术支撑,提高园区生产效益。要针对我市各级园区存在的生存管理问题,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选聘国内知名专家为技术顾问,对园区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研发攻关;聘任市内学科带头人为首席专家,组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专家团队,确定主攻方向、主推技术及新技术的集合、示范、推广;由专家组成员负责各级现代农业园区生产、加工和经营等方面的技术,以此推动产业整体升级。
4、完善园区功能,提高产业化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提高园区的产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益,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聚集、素质在园区提升、品牌在园区打响、财富在园区创造。重点调研解决一些升级园区,摊子大,管理不科学,园区效益不高等问题,借鉴一些园区“反租倒包”的经验,提高园区效益。使园区真正起到“树立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作用。
5、建立园区考核机制,加强园区建设管理。要不断完善各级园区建设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园区激励机制,对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园区进行重点环节扶持提升,对各级园区实行动态管理。
市政协委员 鱼智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