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存在问题与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群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一是肺结核等许多濒临灭绝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是“非典”、埃博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防控任务极其艰巨;三是人口老龄化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逐年增加。面对种种困难和问题,受诸多因素制约,我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一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市、县(区)疾病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现象突出,按照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编办发2014年2号文件)精神,我市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尚有200多人的缺口,就现有人员来看,也面临着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尚达不到10%,且学历低、职称低,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人员更少、素质更差,而且还很不稳定,一些乡镇卫生院多年无专职的防疫人员,“网破线断”的问题非常严重。二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办公条件很差。市本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位于榆林老城区,场地狭窄,交通不便,一旦遇到突发疫情,很难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出击。多数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房屋破败,已经形成危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是县一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仪器设备陈旧、简陋,目前,全市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只有市本级和榆阳区、靖边县具备水质检验资质,根本无法完成日益繁重的检测任务;受车辆购置政策限制,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用车,都是2003年“非典”以后国家项目装备配置,多数已接近或到了报废期限。三是联防联控机制还很不健全。从宏观层面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还仍然是卫生部门的“独角戏”。从微观层面来看,卫生行业内部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也大多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家来做,多数医疗单位的预防保健科室形同虚设,疾病监测、传染病疫情报告流于形式,医防联动的机制还很不健全,一旦遇到重大疫情,很难保证做到有效处置。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在全社会开展深入持久的疾病预防宣传活动,让老百姓真正懂得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疾病预防”的浓厚氛围。
二、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像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一样实行“一票否决”。
三、各级政府要把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基建项目安排、仪器设备的购置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同时,坚持“以市本级为龙头,县域为支撑”的原则,把市本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全市的防保实验中心,在南部、北部、西部各重点装备一所防保实验室。
四、要真正坚持“三联、七化、两依托”的思路,动员教育、公安等部门主动参与、主动配合,率先完成规范化门诊建设任务,努力构建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机制。
五、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编办发2014年2号文件)精神,畅通用人渠道,确保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专业技术力量得到及时补充。
六、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特设岗位工资制度,有效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薪酬水平,努力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