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有效支撑创新转型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它与房屋、汽车等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重大专利权、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资产。
一、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以及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的高度,对知识产权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榆林市知识产权局,为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知识产权制度优势发挥不够,与创新转型发展战略要求差距较大。
(一)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数量少质量低,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产业和产品多受制于市场;
(二)知识产权体系不健全,政府知识产权政策引导效应、制衡效应、环境效应等宏观管理职能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三)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时有发生,缺乏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创新活动起点低、成果少、重复多、模仿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实现难度增大;
(四)知识产权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知识产权有效产出和运营,企业和产业发展缺乏知识产权支撑,利润空间小,难以持续。
差距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市有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优良传统,先后涌现出不少知识产权创业的典范。近年来,知识产权的创造发明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显著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实现金额累计达到10多亿元。随着我市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实施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发展计划,为新常态下创新转型提供强有力支撑
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实施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发展计划,打造更好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法治、市场和文化环境,让创新者以创造成果造福榆林,实现自身价值,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教育,实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让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惠及社会,为创新转型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加强对知识产权创造发明的扶持,实施专知识产权量质双提升工程,积极引导企业成为发明创造的主体,为创新转型奠定强大的技术和知识基础。
(三)加强专利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实施知识产权数据工程,建立针对我市产业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产权数据辅助管理平台,为创新转型搭建信息高速通道。
(四)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引导推动并不断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主体地位,为创新转型培育持久的增长级。
(五)加强知识产权商业化培育,实施专利创业富民和产业化工程,支持专利权人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企业创新创业,为创新转型建立示范和引擎。
(六)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实施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工程,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创新转型拓展融投资渠道。
(七)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培养一批知识产权应急人才、应用人才、实务人才和有法律背景的知识产权运营人才,为创新转型打造人力资源高地。
(八)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实施专利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为创新转型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
(九)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培育工程,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发明创造、运用和保护等方面困难和问题,为创新转型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