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学生踩踏事故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建议
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为所有人敲响了安全的警钟,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学校是人群比较集中的场所,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今,每年都有学校在楼梯处发生踩踏事故。具体建议如下:
一、强化教育,注重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一是加强预防踩踏事故的安全教育。踩踏事故是校园易发多发事故之一。各地各学校要以云南市明通小学踩踏事件以及以往各地发生的此类事故案例为戒,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二是注重安全行为的培养。教育学生养成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禁止在人流高峰时段在楼梯和过道停留或逆向行走。同时教育学生上下楼梯时不搞恶作剧,不故意堵塞通道,不人为制造恐慌气氛。三是提高学生正确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教育学生在发现异常情况时,保持心理镇静,放慢移动速度,同时提醒后面人员停止向前移动,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四是加强应急疏散演练。要认真分析本单位在学生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立足于防范,制订可操作性强、设计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根据预案组织师生开展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在突发拥挤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各学校要进一步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要专门针对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切实强化安全措施,在教学楼、宿舍楼等楼梯间设置指示、警示标志,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段的值班制度,在举行课间操、集会等集体活动和中午、下午放学,特别是晚自习放学时,每层楼道口都要安排教师值班,明确值班教师责任,发挥值班教师的疏导控制作用,保证学生上下楼安全。建立错时分流、分楼层、分年级、分班级、分通道逐次下楼制度。寄宿学校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学校领导与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三、深入排查,及时整改,切实消除学校安全隐患
一是全面排查楼道设施是否符合建设标准。尤其是楼梯个数、楼道宽度、踏步高度、楼梯坡度、梯井宽度、楼梯栏杆、大门开启方向等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达不到安全规范要求的,要立即整改,严防事故发生。二是要确保楼道照明设施完好。对楼道照明设施实行每日检查制度,发现损坏要及时修理更换,以消除安全隐患。所有学校均应在楼道中央、楼梯拐弯处安装应急照明灯并保证正常工作。三是保持走廊、楼梯等通道畅通。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等通道的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畅通。在有师生上课、学习等情况下,要保持所有通道、大门畅通,不得上锁或以其他方式封闭安全通道。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