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社区治理的建议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社区治理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加强社区治理,是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社区治理,特提出如下建议:
1.实行社区工作准入机制,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为解决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明显的问题,对各部门向社区延伸下移的工作应实行准入制度。属于政府部门和单位承担的行政性职能和自身应完成的工作,不应该转移给社区居委会,而且不能以行政命令方式向社区居委会直接分派任务和下达指标。职能部门如确需社区协助开展临时性工作,需经批准后统一下派到相关社区。
2.明确工作职责,构建和谐的社区治理格局。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公司)三者的关系。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物业管理机构的基本属性是服务性企业,它经营的领域应是对物业及其配套设施(诸如卫生设施、绿化建设、车辆停放等)的维护与管理,对社区安全的管理;而社区的文化建设、家政服务、社会治安、拥军优属、特困群体的救助等功能应归位于社区居委会。社区三大组织只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助互动,相得益彰,才能使社区治理步入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必须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努力形成社区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三者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的社区合作治理新格局。
3. 营造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度。积极拓宽居民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如通过“业主管理委员会”、“社区事务咨询委员会”等机构,让居民表达自己对社区建设的要求和建议,加强对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合作;通过社区的娱乐设施及文化活动,如“家庭读书活动”、“文化角”、“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节”等,来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陶冶居民的思想情操,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友谊。还可以通过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加大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提升居民的公益精神和奉献精神。强化社区参与,以社区参与带动其他,培育群众性服务组织和团体,发展各种社区服务组织,最终使社区建设回归其民主性质。
4.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质量。针对目前基层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非专业化等问题,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定期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创新社区工作上挂下派、横向交流、脱产学习深造等培训机制,提高社区人员政治、经济待遇,在评先、评优、公务员招考等方面向其适当倾斜。大力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建立起一支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组成的素质较高的社区服务队伍。
5.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公共服务站是政府在社区设立的工作点和服务平台,可以为辖区内的居民直接提供劳动保障、社会事业、综合服务等全方位的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公共服务站可以下设社区管理组、社区服务组和社区保障组,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受理各类行政事务,同时接受社区党委的领导和居委会的监督。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大力推行“菜单式”、“一站式”服务,努力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便捷化、科学化、标准化、人性化、品牌化。
市政协研究室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