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科普投入提高公众科技素质的建议
第12期 (总第846期)
政协榆林市委员会研究室 2014年4月29日
关于加大科普投入提高公众科技素质的建议
近年来,榆林市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宣传科学思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榆阳、米脂、神木、定边、靖边、横山已经创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绥德已经创建成省级科普示范县;已建成定边马铃薯、靖边玉米2个全国科普示范基地,榆林沙地生态园等6个省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绥德麻地沟蔬菜大棚等94个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9个市级科普示范乡镇、40个市级科普示范村、681户市级科普示范户。投资2.4亿元的榆林科技馆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68.68亩,建成后将是陕西乃至西北一流的大型科技馆,为圆满完成各项科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阵地保障。虽然我市的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城市化进程、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是:科普的投入不足,且投入渠道单一,尤其是科普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在全市各级科协普遍存在;科普场馆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科普展教设施和展品设计水平还比较落后;科普队伍规模小,且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科普人才;科普图书和影视作品创作的原始创新能力差;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宣传不够;科普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对落后等,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市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此,建议:
一要加大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普事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市未来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要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农村实用科普骨干人才的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函大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二是建立城镇社区、企业科普人才队伍。要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三是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特点,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二要加大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科普场馆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是经济繁荣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科学技术和科普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社会形象工程,是落实以人为本、造福子孙、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公益事业,是一个地区的科普活动中心。根据实际,加快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科普场馆,建设一批精品项目和基地;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积极在城区、乡村、企业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和农村文化活动站(室)等各类公共活动场所,开展群众性的科普教育。
三要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力度。科普经费是开展科普活动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市本级科普经费达到人均1元,12个县区科普经费达到人均0.5元,但与发达地区人均2元以上相差甚远,难以满足科普工作的需要。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普事业的投入,提高政府对科普场馆建设、举办重大活动、科普创作和宣传、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要逐步建立多渠道、社会化的科普投入体系,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鼓励民间、私人力量按市场机制运营科普事业,鼓励有关机构和组织、企业以及个人,对科技场馆建设和运营等方面提供捐赠。
(市政协常委 叶茂盛)
报:省政协研究室
抄送:胡志强书记、陆治原市长、刘汉利主席、高中印常务副市长,马秀岚副市长,市政协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各位副秘书长,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各办事机构 ,研究室副主任 档(二)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7959